三,又当又立司马氏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帝归宫,恰逢早膳,见膳食简陋,怒斥司马氏逼迫太甚。膳食量多,帝尽食之……”
“以前饭量多少?”司马昭打断汇报的司马权。
“未曾查探。”旁边的司马炎说道。
司马昭吩咐道:“派人查探明白。”
“何须如此?”司马炎不耐烦地说道:“小儿辈纵使心怀不轨,能有何作为?”
“去,抄孟子梁惠王十遍!”司马昭冷声说道。
司马炎愕然片刻,终究不敢抗辩,灰溜溜地走了。
看着他的背影,司马权劝道:“安世毕竟年轻,二哥说明白便是,实无需苛责。”
司马昭说道:“年轻气盛,不加教导,大好事业必毁于一旦。”
司马权不敢多劝,继续汇报曹璜的行迹。
他是冗从仆射,掌宫中禁卫,值守门户,皇帝出行则骑从,护卫舆车。
负责皇帝安保,换个说法就是贴身监视与控制,将皇帝的爪牙彻底收拢在手,这是司马昭吸取曹髦兵变教训采取的措施。
司马权继续汇报时,司马炎碰到了钟会。
见司马炎忿忿不平的样子,钟会不由询问起缘由。
说了经过,司马炎又带着不屑说道:“若其桀骜不驯,杀之重立新君即可,何必在意其饭量?总不能忧虑那小儿有祖父本事!”
“大将军计谋深远。”钟会拍了马屁,继续说道:“杀曹髦,司马氏已落骂名无数,以大将军城府,可不在乎此事,然司马氏屡次弑君,后来者效仿又当如何?”
司马炎表情一滞,不由陷入沉思。
作为司马昭继承人,司马炎从小接受了严格的教育,其中四书五经相当熟。
司马氏学习曹氏好榜样,才有今天的气象,纂位也是顺理成章,毕竟曹丕逼迫刘协禅让的,同理,司马氏弑君,等你司马氏成了君,旁人也能弑。
你也不想子孙被人杀来杀去吧?
就是想到这一层,司马昭才会呵斥司马炎。
“多谢先生指点。”司马炎道谢后说道:“小子这便回去抄书。”
说到做到。
司马炎奋笔疾书时,曹璜也在准备上课。
此时,司马孚已经在曹璜面前坐下。
在司马懿掌控朝政后,司马孚开始退居二线,如今年过七十,是司马家族唯一的长辈。
为了防止曹璜接触其他外臣,司马昭请其出山教授曹璜学问,今天便是第一堂课。
“臣僭越,问陛下所学。”司马孚躬敬地说道。
曹璜说道:“朕有疑惑正要请教太傅。”
司马孚说道:“臣德博才疏,尽力而为。”
曹璜微微一笑,问道:“当今之世,三纲五常可存?”
司马孚直直地看着曹璜,半晌不语。
不是他不懂三纲五常,而是没法回答。
三纲,君臣父子夫妇,讲的是上行下效相互配合,五常,仁义礼智信,司马氏的作为实在和三纲五常扯不上关系。
三国之中,魏吴两国皆是权臣欺君,也就蜀国君臣相得。
还不能说曹璜不该问这个问题。
皇帝问国家基本问题怎么了?
显然,司马孚不能说纲常尚存,因为他的人设就是忠于魏室的敦厚长者,不允许他虚言狡辩。
就是要欺负老实人。
曹璜问道:“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义否?”
司马孚流汗了。
这点倒是可以强辩一下曹髦是无故兴兵,然而曹髦被杀后,司马昭舍弃了动手的成济却力保实际指挥者贾充,实在算不上义。
不义之人,岂配执鼎?
不管是道貌岸然还是真心实意,既然司马孚表现的忠心耿耿,就只能做这块夹心饼干。
曹璜没有心慈手软,继续问道:“荀子请问为人臣?曰:以礼待君,忠顺而不懈。今臣公以避讳难而逼朕改名,礼否?忠否?”
司马孚愕然。
他年纪大了,又是挂的太傅虚职,平时并不上朝,因此不知道早朝时发生的事情,但是可以想到其中情景,也能够理解曹璜的憋屈。
良久,司马孚说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干巴巴这么一句说完,司马孚起身行礼道:“臣身体不适,不宜授课,陛下恕罪。”
“太傅乃国之重器,当以身体为要。”
曹璜表示谅解后,扶起司马孚,搀着他送出书房,又扶其上车嘱咐车夫小心驾驶。
目送马车离开,曹璜轻哼了一声“道貌岸然”。
若是司马孚真的忠义为先,就该教曹璜学习两个人。
汉桓帝刘志与孙休,这两个都是反杀权臣成功的存在。
曹髦有机会学孙休,奈何失之急躁,如今司马昭防备森严,且司马昭才智远胜于孙??,导致曹璜没机会学孙休,而曹璜打算学习刘志任用宦官杀梁冀的手法。
前提是收买一部分宦官,并以此为基础查找外廷可用之人。
这两种操作手法,司马孚不会不知道,却不会与曹璜详细讲解。
当初高平陵之变后,他协助司马懿掌控权力后开始渐渐退隐,其实内心里也是默认司马氏会纂位的。
权臣的尽头不是皇位就是九族消消乐,司马孚不会因为自己的愚忠而断送司马一族。
“也行,排除了一个错误选项。”曹璜摇摇头,返身回了书房。
“司马孚无言以对,并非单纯是因为其老实,还是因为大义。司马昭又当又立,可以用大义胁迫他,司马孚托辞身体不适,可以重新选择侍读侍讲,说不定就能找到可用的人……”
“圣上。”王德进来,打断了曹璜的思考。
手中十多本奏章。
“外廷送奏表文书,请陛下阅。”
阅!
我就看看,我不说话。
曹璜抓住了重点。
洛阳周边郡县恭贺皇帝登基的表,就一份早朝上华峤奏请皇帝改名的表,三公具名同意。
确定了,太尉高柔、司徒郑冲、司空郑袤即便不是司马昭的人,也是中立党,在曹璜有把握前,这三人是不可用状态。
曹璜放下奏表,郁郁地说道:“尔等出去,朕乏了。”
“奴婢遵旨。”王德挥手带着一干小太监退了出去,还贴心地把门窗带了上去。
不一刻,里面传来砰砰声。
小太监王成忍不住问道:“阿翁,圣上如此暴躁,岂能成事?”
王德回道:“年轻气盛而不滥发,未必不能成事。”
王成摇头说道:“独自闷气又有何益?”
“且观之。”王德说道:“若圣上能委任你为太官令,则我等当倾力而为,或可再现十常侍之威。”
十常侍不是好人,下场也不好,但是真的威风,最重要的是十常侍不是皇帝干掉的,而是被外臣诛杀的,相比于此,是协助汉桓帝杀梁冀的五侯最终被汉桓帝贬黜。
宦官的权势来自于皇帝的偏爱,五侯得到的偏爱明显不如十常侍。
外面的王德等人在胡思乱想,里面的曹璜在挥汗如雨。
俯卧撑,仰卧起坐,蛙跳,条件有限,只能做这些简单的运动。
憋屈随着汗水排出体外,整个人都更有自信。
事不可为时行搏命一击,有好身体成功的概率更大一些,如果有机会跑路,体能则更加重要。
很快,曹璜在书房里砸东西的消息送到了司马炎面前。
抄书抄了一肚子火的司马炎当即开怀大笑。
旁边的中领军参军羊琇说道:“竖子,不足为虑。”
“怒其狂悖而已。”司马炎停下笑容,继续说道:“如今来看,竖子颇有隐忍,却是不可轻忽。”
“内外军事皆在大将军掌控之中,纵使竖子阴谋行事,亦难成气候。”羊琇停顿片刻,继续说道:“所谓预则立不预则废,未免变故,当发动朝臣奏请陛下进大将军为相国,并封晋公。”
司马炎想了片刻,摇摇头说道:“帝髦尸骨未寒,此时奏请进封,平起风波,当耐心等待时机。”
羊琇虽然心急,却没继续劝说。
现在奏请确实过于急躁了。
司马昭为了塑造忠臣形象,安排手下奏请曹髦封其为晋公,他自己又推辞,前后九次,确实是把自己的形象给竖了起来,万万没想到,曹髦舍命一击,让天下人彻底看清了司马昭的形象。
当然,忠奸无所谓,最终都是看实力,然而却不能不顾及潜在的反对派。
甘露二年,扬州都督诸葛诞举兵于寿春并联络孙吴为后援,若非孙吴援军内部变乱,说不得扬州就属于孙吴所有。
此时距离曹髦被杀不过一个月,人心依旧激荡,急吼吼地行事,很容易出现淮南三叛之类的变乱,但有差错,大好局势毁于一旦。
“如今胜卷在握,当戒骄戒躁静候天时。”司马炎老神在在地说道。
“下官受教。”
羊琇态度很躬敬,并未因为自己与司马炎师出同门而有半点骄纵。
司马炎看向外面叫道:“送酒来,今夜吾与稚舒痛饮一番。”
并没有把曹璜放在心上。
从皇宫禁卫到洛阳各军皆由司马氏族人直管,地方军队不是司马氏出生就是门徒故旧,军队在手,何忧之有?
不一刻,酒食送来。
飞禽走兽山珍海味便也罢了,其中有许多贡品,比如甘蔗。
曹丕以甘蔗为杖,随走随吃,此风气流至朝野,然甘蔗乃是孙吴境内所产,曹魏所有基本都是孙吴所进贡品,只有得到皇帝赏赐才能享用。
如今,本该曹璜享用的甘蔗却任凭司马炎享用。
珍馐佳肴之外,还有歌舞助兴,兴之所至时,两人各挑了舞女搂进怀里上下其手,好不快活。
皇帝就惨了。
曹芳曹髦皆少年继位,且未及长成便被废被杀,宫中一直未曾选秀,因此曹璜的身边只有太监。
不由自主地,曹璜又想到了选妃后之事。
不过这倒也不着急,先把太官令的事落实了。
想到明天要与司马昭正面交锋,曹璜不由兴奋起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