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车水马龙,人声鼎沸。

朝堂的暗流涌动并未影响到市井繁华,月馀前的皇帝被杀也不见踪迹。

曹璜混在人群中,安步当车。

身边只有两个太监,却毫不担忧安全。

周边散布着大量密探,都是司马昭派来的监视者,也是保护者。

司马昭更怕曹璜出意外。

曹璜自己也是被逼无奈。

但凡能拉出一支护卫队伍,他直接就突袭司马昭去了,何至于在街上乱晃?

即便如此,曹璜也在仔细观察街景。

大概走的是布帛交易街道,所以两侧大多是布帛铺子,而每隔五间,必有一当铺。

然而不管布行还是典当行,招牌基本是“太原王氏”、“太原郭氏”、“弘农杨氏”等世家招牌。

论世家大族对商业的拢断。

曹璜不会打压世家,至少目前不会。

没这个能力。

曹操重用寒族,然而所用人才过六成为世家出身,曹丕实行九品中正制后,中高层基本是世家子弟。

蜀吴状况差不多。

只有世家才有成体系的教育,庶族不依附世家甚至无法学习,这就是现状。

为了纂位,司马昭大力笼络世家,待晋朝创建,世家掌权达到了巅峰。

想要与司马昭争权,必须争取世家的支持,所以曹璜向钟会提出联姻请求。

钟氏有实力,还能拉拢盟友。

至于能不能成,曹璜认为是有可能的。

钟会有野心,而曹璜能开出的条件远远优厚于司马昭,毕竟只要不想纂位,大将军是仅次于丞相的存在了。

问题在于,钟会怎么考虑鸟尽弓藏的问题。

毕竟,已经干掉了一个大将军,再干掉一个也不是什么大事。

想要拉拢钟会,就要打消他的顾虑。

沉思中,曹璜忽然发现周围没有了人群。

那些密探兼护卫环绕周围,个个抬头看天,装作自己是路人甲。

曹璜笑而不语。

王德说道:“圣上,此处乃是舞阳侯宅邸,闲人勿近,故此无人。”

曹璜问道:“故大将军舞阳忠武侯之家?”

“圣明无过于圣上。”王德回道。

曹璜说道:“听闻舞阳侯精通文学,尤擅书信,堪为典范,其与朕年纪相仿,正当请益。”

王德尤豫片刻,劝道:“南城县君寡居,圣上入内,恐有不便。”

“何虑之有?”曹璜看了眼周围的密探,走向门口。

两个挎刀护卫拦住去路。

有个密探跑过去出示了令牌,又说了几句,护卫行礼后立刻进府报信。

司马师,爵舞阳侯,谥忠武,其无子,过继司马昭次子司马攸继承了爵位与家业。

相互过继是司马家的传统,比如司马孚之子司马望便过继给了司马朗。

这样操作可以减少一房多子的内卷,保持前人已经获得的爵位、人脉等。

司马攸便继承了司马师的舞阳侯爵位,同时荫授散骑常侍,若是留在司马昭膝下,不会有爵位,官职也不会这么高。

如今司马攸十五岁,与曹璜同岁,但要说共同语言,曹璜也不确定有没有。

还得想想见面了聊什么。

聊错了也无所谓,反正司马攸处于对立阵营,不会把关系聊得更差,万一能把司马攸策反……估计不可能,但以后关键时刻能让他尤豫一下也是好的。

总之,这是没可能亏的偶然探望。

就在曹璜决定了聊天话题时,司马攸小步快走而来,躬敬行礼。

曹璜扶起司马攸,说道:“朕偶经此处,念及故大将军忠武侯之功,又知舞阳侯精通学问,便未曾遣使通传而来。”

“臣荣幸,请陛下入内奉茶。”司马攸邀请道。

曹璜随着司马攸入内落座,正在等茶水送来时,快马将他进入舞阳侯府的消息通传给了司马昭。

“竖子,欲欺孤儿寡母乎!”司马昭怒喝道。

钟会劝道:“主公,舞阳侯智慧沉静,无虞为其所欺。”

司马昭冷静下来想了片刻,看向掾属王戎,道:“浚冲走一遭,若竖子果真欺辱吾嫂与吾侄,必不与之善罢甘休!”

他一向尊敬司马师,加之司马攸本是他的儿子,就格外不能容忍曹璜欺辱孤儿寡母。

多虑了。

曹璜正在喝茶。

端着茶杯摇了摇,轻吸一口,摇头晃脑。

“好茶!”曹璜赞道:“司马代那厮掌太官署,朕只得劣茶,观之无形,饮之无味,逊色此茶……不足为比啊。”

逮着机会就说司马氏的不好,哪怕当着司马氏的面。

司马攸脸上闪过一丝尴尬,低头说道:“承蒙陛下不弃,臣愿献此茶。”

“舞阳侯大气。”曹璜赞了一句,收下了司马攸的孝敬。

司马氏的东西,不要白不要。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舞阳侯为散骑常侍,当为朕镜。”曹璜拉起话头。

说得真好啊!

为什么就是皇帝呢?

司马攸品味了片刻,道:“臣年幼无知,难当大任,朝中贤良林立,陛下何愁无镜。”

曹璜说道:“朝官事务繁杂,如舞阳侯这般才能与朕论道。”

司马攸说道:“臣勉力为之,只恐陛下失望。”

“坐而论道,何言失望。”曹璜笑道:“当今三国分立,如战国七雄争霸,而七国皆周室诸候出,舞阳侯以为,周祚可是亡于分封?”

周朝是不是亡于分封不知道,曹魏亡于不分封就在眼前。

腹诽中,王戎进来行礼。

听到名字,曹璜起身扶起他,道:“吾居潜邸时,常闻竹林诸贤,今日得见先生,喜不自胜。”

知道我是大将军门下还这么热情,这个皇帝不对劲。

王戎疑惑之馀,不免有些得意。

谁不愿意被人吹捧呢?况且对方还是皇帝。

“陛下厚爱,臣惭愧。”王戎说道。

“舞阳侯,奉茶。”曹璜拉着王戎在身边坐下,颇有反主为客的意思。

此乃不拘小节。

坐定,茶送来,曹璜亲自接过递给王戎。

“谢陛下。”王戎心情复杂。

自从决定投入司马昭麾下,就有了与皇帝作对的思想准备,然而皇帝如此厚爱,就很难办。

曹璜摆摆手,说道:“方才与舞阳侯言以史为镜,故论周之分封,请先生教吾,分封于国家之利弊。”

“陛下方才言,世有三镜,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司马攸补充道。

王戎品味片刻,赞叹道:“三镜之说,必为世人传唱千古,陛下天才,臣不及也。”

“先生何以自谦?”曹璜笑了笑,继续说道:“请先生言分封制于国家利弊。”

“弊大于利。”司马攸说道:“周封诸候八百,四方稳固,故有八百年国祚,然皇室衰弱,诸候并起,春秋战国,同归于秦。

秦亡,楚汉争霸,高祖封八王而灭楚,天下归一,八王危害社稷,高祖征战而定……”

分封制的危害一箩筐,不然曹丕不可能严厉压制曹氏宗室。

至于宗室壮大压制权臣的好处,不能说。

王戎沉默。

曹璜问的是对国家的影响,而非对单个朝代的影响,肯定不能跟司马攸的回答一样。

曹璜问道:“汉初立时,若高祖效周分封制,举全国之力,分封韩信、彭越等人于外,东由肃慎起,越北海,至河中,各设其国,传承至今,中国如何?”

王戎回道:“若果真能立国,或汉亡于某国,然中国地域广增,且无匈奴鲜卑之患。”

从外东北至中亚地区,历经四百年,草原蛮族肯定被同化完了。

“韩信彭越等人,皆人杰也,奈何鸟尽弓藏,死于非命,若吾为汉高祖,当效法周制,封之于外。”曹璜说道。

王戎赞道:“陛下壮志宏图,少有人及。”

“景初二年,邪马台国卑弥呼遣使朝贡,明帝敕封其亲魏倭王,并赐金印紫绶。邪马台国力单薄,若以豪杰领人马击之,覆手可灭,其孤悬海外,治理艰难,可安置功臣,令其立国自守。

三二百年后,诸候国强,欲图中原,然以中原之大之强,不能御弱,失国理所应当,一家之国灭,中国恒强愈强。”说完,曹璜又感慨道:“奈何,三国分立,内战不休,豪杰不能出,以致中国不能外扩。”

疆土能不能扩大且不论,这些话值得深思。

皇帝是不是打算将司马氏外封立国?

王戎心动。

如果司马氏外封,不但可以保全忠义之名,也能获得立足之地并世代传承不绝。

什么,司马氏站不住?

王戎对征讨邪马台国的态度是这样的:乖,别动,死了就不疼了,我们会照顾你老婆女儿的。

只要心思坚定,对外打仗就不是个事。

有司马氏珠玉在前,后面各豪杰都可以获得封国。

王戎认为自己有经天纬地之才,封侯指日可待。

忽然想称孤道寡!

司马攸也皱眉沉思。

他是司马氏的人,享受着身份带来的好处,但内心对弑君颇有微词。

如果司马氏接受外封,弑君就是迫不得已的自卫反击,司马氏是天下第一忠义之家。

奈何,两个小年轻说了不算。

曹璜不再多言。

外封,是曹氏与司马氏和解方案,司马昭接不接受无法控制,等设想扩散出去,想外封立国的人自然会给司马昭以压力。

谁不想称孤道寡作威作福呢?

当然,这只是第一层,第二层是舆论。

这是曹璜干涉舆论的尝试。

作为竹林七贤之一,王戎有足够的话语权,只要他公正,那么曹璜就能获得“才思敏捷,志向远大,胸襟广阔”的评价。

这样的皇帝才是值得追随的。

第三层则是以外封瓦解世家对政治的控制。

只要世家政治存在,一定会有黄巢出现,朝代更替也就难以避免。

当然,目前的局势是世家为大,曹璜只能把自己的小心思藏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

秦朝大匠

洛星伊

灾变,靠制作灵魂手办开启神途

陆贰拾叁

一条朋友圈,炸翻女神们!

道友来跳舞

穿越了我修痞仙

金鏕

红楼:贾环:谁说皇子才能称帝?

爱吃砂锅粉的傅先生

你的大招好象被我劝降了

干锅兔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