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高煦,等等。

背著双肩包的朱高煦转过身子,略带著些许疑问说道。

“店家,莫非还有事?”

“確实有些事情。”

张泊说完,从袖口中掏出一个手机,递给朱高煦。

朱高煦有些不明所以地接过手机,看著屏幕上依稀可见的自己,向张泊询问道。

“店家,这是何物?”

“此物名为手机,至於它的功能嘛——

张泊简单地向朱高煦介绍一番手机,朱高煦听完眼前一亮。

这玩意不错。

当然了,张泊將手机交给朱高煦,可不仅是因为朱高煦是永乐朝的代理人,他还有著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要朱高煦帮忙去做。

看著正在乐此不疲摆弄手机的朱高煦,张泊缓缓开口道。

“高煦,我有一件事,需要你的帮助。”

“店家儘管说,如果我能够做到,肯定帮忙。”

朱高煦的注意力全集中在手中的手机之上,因而,对於张泊的需求,他头也没抬便直接应承了下来。

“现在你爹是不是在编写一部旷世奇书。”

张泊说的旷世奇书,不是別的,正是那部在大明,不,可以说在世界,都占据著举足轻重地位的书籍。

《永乐大典》。

早在朱棣登基之初,就决心修一部巨著来彰显国威,造福万代。

宗旨是“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於天文、地誌、阴阳、医下、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简单来说,就是囊括万象。

最初一开始,是令解縉在永乐元年主持编撰,总共147人,耗费近一年的时间,於永乐二年成书,其名为《文献大成》。

如此短的时间,最终的成书自然无法令得朱棣满意,朱棣在看过之后,认为其太过简略,於是便重新命令他的左膀右臂,黑衣宰相姚广孝重新主持编撰。

此次规模较之上次不可相提並论,光是人数,就动用朝野上下共2169人编写,设立多个职位,负责各方面工作。

最终,《永乐大典》在永乐五年编撰完成。

而张泊问朱高煦询问《永乐大典》一事,自然是因为这本书实在不凡。

《永乐大典》內容包括经、史、子、集,涉及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下、释藏道经、戏剧、工艺、农艺等,14世纪以前中原大地数千年歷史演变过程中的各种文献资料。

这还不是普通的资料,因为在编写的过程中,被辑录的书籍,一字不改,全都按照原著,整部、整篇、整段的编入,因此《永乐大典》中保存的以往资料极其完善详备。

与乾隆编修《四库全书》时的刪刪减减截然不同。

以至於《永乐大典》被誉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

但是很可惜,因为一系列的原因,现存的《永乐大典》,仅仅有八百卷。

要知道,《永乐大典》全书可是有22877卷,11095册,现在流传於世的,连4都没有如果真的能够搞到全部的《永乐大典》,张泊都不敢想会造成多大的影响。

当然,现在这件事对於张泊来说还为时过早,因为来到此地的是朱高煦,而不是朱棣。

如果是朱棣,那就好办了。

直接对著朱棣说。

我,后世之人,把书给我。

但是朱高煦就有些麻烦了。

直接让朱高煦拿原稿,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事。

先不说原稿数量庞大无比,凭藉朱高煦一已之力,根本不可能搬得动。

再说,作为朱棣朱棣看重的一项事业,如果朱高煦敢偷,那朱棣恐怕不会饶了朱高煦因而,张泊想到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让朱高煦,拿著手机先去拍照。

先把目录之类的拍下来再说吧。

等到之后,朱棣来到农家乐,再正式地和朱棣说一下,带个什么复印机过去,將永乐大典全部复印下来。

听到张泊问题的朱高煦,脸上闪过一丝迷茫。

“旷世奇书,店家,你说的莫非是《永乐大典》?由道衍老和尚主持编撰,解縉那王八蛋监修的《永乐大典》?”

“没错,正是《永乐大典》。”

“店家,难道你的意思是让我去帮你偷永乐大典?这可不成,爹可是对於此事极为重视,让爹知道,恐怕会打断我的腿。”

朱高煦说这话的时候,头摇的像拨浪鼓一般。

“高煦,自然不是让你去偷《永乐大典》,而是使用刚刚我与你说的拍照功能去拍照朱高煦一拍脑门,想起了刚刚张泊给他介绍的拍照功能。

不得不说,这个拍照功能可是极为强悍,只需要一瞬间的功夫,就能出来一副较之宫廷最顶尖的画师还要优秀的画作。

“当然了,如果你能够將你爹永乐帝带来,那这件事就不用麻烦你了。”

嗯?

將老爹带来?

开什么玩笑。

他可还没有玩够呢。

而且,这可是他的后路,不到万不得已,他是不愿意让老爹知晓这一事的。

“店家,不用,有我就行,这一切包在我身上。”

见朱高煦如此信誓旦旦的神情,张泊双手一摊。

恐怕这位大明汉王,还不知道他接下了一个多么重大的任务。

《永乐大典》的目录可都有六十卷,如果光靠朱高煦一人,那这工作量简直爆炸。

不过,既然朱高煦都这么说了,那他自然也就顺水推舟。

“行,那就谢谢高煦你了。”

之后,张泊又交代了拍照时的注意事项,以及约定了下一次到来的时间,便將朱高煦送出门去。

结果两人行至门口,张泊就见到了一位熟人。

之前秦大爷身边的那个少女。

今日的她一件淡蓝色的衬衫,搭配一条高腰的白色阔腿裤,手中还提著之前他送给秦大爷的锦盒。

这又是什么情况?

朱高煦看著眼前之人,眉头一皱。

后世的女子怎么穿著如此奇怪?

不过,他还记得之前店家的嘱託,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本来袁是站在门口,等待张泊將朱高煦送走的,不过,她的目光很快被朱高煦吸引。

但是,不是被朱高煦这个人吸引,而是被朱高煦的衣服吸引。

衣著样式,有些像早期明朝藩王的衣服样式。

衣服上的线条,纹理都及其逼真,一看就价值不菲。

莫非对方在s明朝藩王?

在袁瞩目下,朱高煦骑上马匹,双腿一夹,便驱使著马匹离开了农家乐。

看著对方骑在马上的身影,袁脸上露出了瞭然的神色。

与她想的一样,这人不是普通人。

光是其跨下的马匹,与其精湛的马术,就不是普通人能够拥有的。

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何其穿著的s服如此精美,就仿佛真的一般。

有钱自然任性。

“那个——袁。

张泊在脑海中思索片刻的时间,最终还是没有记起眼前之人的名字。

“袁慕。”

“哦哦,袁—秦,不知道你今日前来—”

袁將手中的锦盒拿到张泊的面前。

“诺,这是你上次送给秦爷爷的人参,受秦爷爷之託,將这人参还给你。”

“啊?秦大爷不要吗?”

“因为秦爷爷说,这人参是你爷爷留下来的,如此珍贵的礼物他不能收。”

张泊没想到,他的爷爷还在发挥著余热“不用了,爷爷留下来的人参不止这一个,我还有,这是特意为了感谢秦大爷的。”

“嗯?你还有!”

袁秦意外地看了张泊一眼。 “额,这个—確实还有——”

“我不信。”

“这样吧,我將另一株再拿给你看看。”

“好。”

將袁领进屋子,张泊便前往厨房里去拿人参。

这种好东西,他肯定不会嫌多的。

因而,之后又问李承乾要了一些。

事实上,他厨房的冰箱中,不止一株,还有著三株,除此之外,还有著其他一些孙思邈之前送的药材。

在张泊前往厨房拿人参的同时,袁也在屋內好奇地打量。

很快,她就发现了在一面墙上掛著的各式各样的物件。

“这就是秦爷爷说的那个墙了吧。”

袁来到墙跟,抬眼望去,就见到一副有些熟悉的地图。

“这是坤舆万国全图?是明万历三十六年的宫廷彩色摹绘本,这顏色,这材质,

这么这么像真的?”

袁秦有些不敢確定。

现在国內的唯一一副坤舆万国全图可是越城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观察了些许时间,袁无奈地摇了摇头。

將目光地图上移开,看向了墙上的其他物件。

一眼看上去,仿佛全是工艺品。

但是她可没有忘记秦爷爷和她讲的话。

“啊,你去小张老板那,可一定要看看他的那面墙,会让你大开眼界的。”

想到这,袁將墙上的展示物品都拍照留存。

这时候,张泊从厨房走出,手中还拿著一个被包裹得严严实实地保鲜膜。

见到袁在看著那面墙,张泊走到她的身旁。

“诺,这就是我的人参。”

张泊將保鲜膜拆开,露出了里面的人参。

秦募的秀脸上罕见地露出了惊的神情。

她没想到眼前的老板竟然还有一株如此品质的人参。

不过,用保鲜膜—未免“小张老板,为何你不將这人参晒乾保存呢。”

“因为我过些时间,可能会用这人参泡酒。”

用这人参泡酒秦秦看著张泊手上如同四五个巴掌大小版的人参,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说什么好。

“那小张老板,你可知这人参是什么品种。”

“额,不清楚,我爷爷留下的。”

“那行吧,对了,小张老板,这墙上的东西?。”

“全是我爷爷留下的,我也不知道真假。”

別问,问就爷爷留下的。

秦一阵沉默,

“那现在,是不是可以將这人参带回去给秦大爷了。”

“好。”

隨后,袁走出农家乐,转身看著眼前这座普通而又不普通的农家乐,眼中充满了好奇。

看来她的这次临台市之行,註定不平凡了。

与此同时,永乐五年,应天府。

朱高有些鬱闷地从紫禁城走出,

就在刚刚,他被爹传召入宫,去询问二哥的下落。

天地良心,虽说他与二哥流一气,但是二哥消失十余日的时间,他是真的不知道二哥去了哪里。

结果他的狡辩在老爹看来,就是为二哥做掩护,將他臭骂了一顿。

想到这,朱高决定,前往汉王府转转。

朱高燧骑马赶到汉王府的门口,刚准备进去,就见到不远处的街道有一人骑马赶来。

他眯起眼睛一瞧,瞬间眼睛就瞪大了。

二哥回来了。

朱高煦行至自家门口,就见到了老三朱高的身影。

“矣,老三,你怎么来了。”

“二哥,先別说我怎么来了,我倒要先问问你,这段时间去哪里了。”

朱高煦左右观察了一番后,一脸神秘兮兮地和朱高燧说道。

“老三,走,进府,待会和你解释。”

朱高煦如此紧张不是没有原因,他可是知晓自家老爹的锦衣卫可是无处不在的。

虽然朱高燧心中有所疑惑,但是他还是毫不迟疑地跟上了朱高煦的步伐。

回到府上,朱高煦第一时间就將背上的双肩包解下。

看著二哥解下的双肩包,朱高燧的眼中闪烁著好奇的光芒。

“二哥,这是?”

朱高指著黑色双肩包说道。

“老三,这就是一个普通的包裹,不过嘛,里面的东西才是重中之重。”

里面的东西?

朱高燧看到,自家二哥有些生疏地拉开了双肩包的拉链,整个包裹也隨之开。

確实神奇。

“诺,老三,这还是我答应你的望远镜。”

朱高煦从背包中掏出一个望远镜递给朱高。

这下子,朱高燧脸上的疑惑一扫而空,紧接著一脸惊喜地接过望远镜,爱不释手地摆弄起来。

“谢谢二哥。”

“老三,这里还有,这是对讲机,这是电池,至於用途———“”

朱高煦为朱高燧解释了一番。

原本望远镜就已经让朱高燧喜出望外了,谁曾想,还有意外之喜。

“二哥,你是说,我在赵王府,你在汉王府,我们能够通过此物进行对话。”

看著一脸激动的朱高燧,朱高煦的嘴角上扬,点了点头。

“没错,老三,就是如此。”

朱高燧按著对讲机的按键,头也不抬地对著朱高燧说道。

“二哥,莫非此物你也是从番人那获得,不知那番人在哪,可不可以介绍给我认识认识。”

看著自己面前的朱高燧,朱高煦在某一瞬间確实生出了將后世之事告知对方的想法。

毕竟两人的关係確实不凡,从小两人就是一伙的,一起逃课,一起被打,与老大截然不同。

之后更是在靖难之役中跟隨在老爷子的身侧,两人不仅是亲兄弟,还多了一份在战场上的情义。

但是朱高煦沉吟了一番,还是暂时放弃了將此事告知朱高燧的想法。

老三的大嘴巴,实在是让他有些顶不住。

万一老三泄露此事,那不就完续子了。

“这个嘛,暂时保密。”

朱高燧第一想法,就是眼二哥有事在瞒著自己。

不过,既然二哥不愿多说,那他也不会刻意地询问。

“对了,老三,《永乐大典》现在还在文渊阁中编写吧。”

朱高燧的目光从手上的对讲机中移开,有些不解地看向自家二哥。

自家二哥这是怎么了,他以前可从来没有关心过《永乐大典》的事宜,今日却破天荒地询问起了《永乐大典》。

“是在文渊阁中,二哥,你询问此事为何。”

“咳咳,我要去监督一下《永乐大典》的进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玄幻魔法小说相关阅读More+

我是玩家,不是NPC

40警告

从杂役开始,我觉醒逆推选项系统

轩辕梦曦

方舟:我开局收养了塞雷娅

脑子有洞的咸鱼

仙侠世界的唯一玩家

爱喝汽水不爱洗头

扫黑风暴,从逮捕丈母娘开始

我是九门丧彪

人在隋唐,杨广封我为大隋发癫王

东南风啊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