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太平不太平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太平公主记得,她原本与婉儿还身在她的宅邸之中,结果仅仅是眨眼的功夫,她就从府邸来到了这处地方。
身边,还有著一间食肆。
这难不成,就是婉儿口中的那间后世的食肆吗?
同一时间,上官婉儿看了眼周围熟悉的场景,接著望向身旁的太平公主,也是鬆了一口气。
如店家所说的一样,她確实能够隨时隨地地来到此地,並且,太平也能够跟隨他来到此地。
“太平,这里就是我与你刚刚提到的那个后世的食肆,走吧,隨我去见一见食肆主人。”
上官婉儿说罢,便拉著太平公主的手,向著农家乐內走去。
农家乐內。
张泊看著李清照与杨广这对酒友,一边饮酒一边玩著游戏,有些无奈地摇了摇头。
隨后,他站起身,回到厨房,拿出了一块李小娘子给他带来的茶饼,就著热水,简单地冲泡一番。
虽然北宋的点茶工艺,较之后世来说,极为复杂。
但是实际上,点茶的前置准备工作,与后世的饮茶差不了多少。
因为点茶的第一步,就是將事先烘烤好的茶饼碾成末,然后再进行接下来的步骤。
不过,后世的眼光来看,根本就不需要如此繁琐。
只需要將一小撮茶叶从茶饼上下,放入准备好的茶壶之中,再倒入热水。
不一会的功夫,一股清新的茶香便在空气中蔓延开来。
张泊端起茶壶,將略微有些变色的茶水倒入到茶盏之中。
(请记住网站,观看最快的章节更新)
刚准备细细品尝,就听到了门外传来一声女子的呼喊声。
“店家在否。”
这个声音也是惊动了正在饮酒的李清照与杨广,坐在门帘边上的杨广,掀开门帘向外看去。
“店家,先前来此的那位上官小娘子又带了一人来此。”
嗯?
上官婉儿又带了一人?
张泊站起身,脑中回想著上官婉儿可能会带来的人物。
该不会,上官婉儿直接將武则天带来了吧。
怀著如此想法,张泊起身掀开门帘,来到了屋外。
看到来人时,张泊便知道,他猜错了。
上官婉儿身边站著的,是一位身著红裙,面容娇艷的女子。
这显然不是武则天。
要知道,天授二年的武则天,可是已经六七十岁了。
再怎么保养有术,也不可像面前这位年轻的女子一般。
不过,在排除了武则天后,又一个名字浮现在他的脑中。
能够与上官婉儿如此亲密之人,想来就只有那人了。
“太平公主。”
原本还平静至极的太平公主,在听到张泊的呼喊声,脸上不由得浮现出讶然的神色。
她可还没有报出自报家门,对方竟然直接就认出她来了。
当然,因为先前有著婉儿的铺垫,太平公主极为轻鬆地接受了这一切。
“你认得我?”
“这是自然。”
张泊点头回应道。
这是他在搜索上官婉儿生平的时候,所获取的一些讯息。
准確来说,上官婉儿这个名字能够流传下来,也与太平公主脱不开关係。
其不仅在上官婉儿被李隆基杀害后,上表收集编撰上官婉儿的文集,著称《唐昭容上官氏文集序》。
並且,她还亲自为上官婉儿亲自写下墓志铭,將这位大唐才女的一生,清晰地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这绝不是一般的关係能够做到的。
所以说,上官婉儿將太平公主带来,可是一点也不稀奇。
“不妨进来坐坐?”
太平公主望了眼身旁的上官婉儿,隨后便点了点头。
刚进入屋子,太平公主就看到了有两双眼晴在盯著她。
这时,上官婉儿也开始为身旁的太平公主介绍起面前的两人。
“太平,我来为你介绍一下,这两位,一位是———-晋王杨广。”
太平公主刚想一声惊呼,就被杨广打断了。
“打住,这位小娘子,你可以称呼我为晋王杨广或者太子杨广,但是请不要称呼我为隋煬帝杨广!”
杨广被这些隋朝后来人搞怕了。
一言不合就是隋煬帝杨广。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他只好直接提出控诉。
这下,太平公主刚想说的话又咽会了肚中。
她的目光落在身旁的上官婉儿身上。
“婉儿,这是怎么一回事?”
“这件事说来话长。”费了五分钟的时间,上官婉儿將一切都讲解给了太平公主听。
太平公主听完后,脸上的震惊那是怎么样都抹不去了。
她没想到这间食肆,除了通向后世之外,竟然还通向了其他的朝代。
不仅联通著隋朝,这个已经被大唐所灭亡的朝代,还联通著两汉,以及太宗皇帝依然健在时候的大唐,甚至,还联通著大唐后几百年的宋朝。
现在的太平公主,只感觉脑子有些混乱。
“你们要喝些什么,是茶,还是酒,还是饮料。”
见太平公主有些呆滯,张泊便向著上官婉儿询问道。
“店家,还是喝茶吧。”
“好,刚好让你们尝尝看与大唐不一样的茶。”
张泊可是了解过,大唐目前所流行的,是煎茶。
简单来说,就是將茶做成汤一样的饮品。
所以说,后世的茶,对於大唐来讲,应该也算是一种返璞归真的体验。
“坐吧。”
张泊指向旁边的一张桌子,示意两人坐下。
紧接著,冲泡好茶水递给两人。
太平公主看著茶水,原本还有些犹豫,因为她面前的茶与大唐的茶相比,简直可以说是天差地別。
不过看到上官婉儿端起浅尝一口后,太平公主也没有犹豫,浅啜一口。
隨著太平公主细眉轻微抖动,她颇有些意外地看著手中的茶盏。
手中的茶水,竟然出乎意料地好喝。
这是一种与煎茶极为不同的感受。
不过,太平公主並未在沉浸在饮茶之中,而是浅啜一口后,就將茶盏放回了桌面之上“店家,听婉儿说,你这里是后世?”
“没错。”
“那不知道歷史记载,我的结局是——”
现在的太平公主,对於此地是后世,已经相信了七七八八。 所以现在的她,有些迫切地想要知晓歷史上她的结局。
“死了,死在了二十年后。”
太平公主眉头一拧,继而接看问道。
“想来我並不是自然死亡吧。”
“没错,太平公主你,是死在了政变当中。”
在武则天死后,一共发生了三次大型的政变。
分別是神龙政变,唐隆政变,以及先天政变。
神龙政变,是唐中宗李显在武则天病危之际,逼迫武则天退位的政变。
唐隆政变,是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合作,诛杀韦皇后的政变。
先天政变,是李隆基诛杀太平公主的政变。
即使是张泊,也不得不承认,大唐极为神奇。
因为大唐的政变,都发生在顶尖的那一小撮人中,对於整个大唐,几乎没有產生什么大的影响。
唐太宗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也是这样。
百姓们一觉醒来,得知换皇帝了,然后该干嘛干嘛。
太平公主低首沉思了片刻的时间,最终抬起头看向张泊。
“不知政变的双方是谁。”
“一方,是你的侄子,现在的豫王三子李隆基,另一方,则是太平公主你。”
“我?这么说来,我当时岂不是掌握了不小的权力。”
太平公主的话语,令得张泊笑看摇了摇头。
现在的太平公主,还不知道將来的她,会掌握多大的权力。
但是身为后世之人的张泊可是明確地知晓。
神龙政变,虽然是推翻武则天的政变,但是身为武则天女儿的太平公主,倒是没有受到多大影响,反而地位进一步升高。
在经歷了將韦后及其党羽诛杀的唐隆政变后,唐睿宗李旦,接受了唐中宗李显之子李重茂的禪让,成为了新一任的皇帝。
而那时的太平公主,也因为其在唐隆政变中的功劳,被封为万户,权势一度达到了大唐公主的巔峰。
每当有要事,唐睿总李旦都会寻求太平公主的意见。
凡是太平公主想干的事,李旦就没有不同意的。
朝中文武百官自宰相以下,或升迁或降免,全在太平公主的一句话,经过她的举荐而平步青云担任要职的土人更是不可胜数。
当时,朝中的七位宰相,有五位出自她的门下,文臣武將中,也有一半以上的人依附於她。
可以说,太平公主那时的权势,甚至能够与皇帝李旦相提並论。
但是很可惜,太平公主挑错了对手。
他的对手,那可是开启了开元盛世,权谋之术达到顶峰的李隆基。
最终,太平公主在先天政变中,被李隆基赐死。
“店家,换而言之,即使我当时有了极大的权力,但是,我还是失败了?不知其中的过程为何?还望店家告知於我。”
当即,张泊也是將三大政变告知了太平公主。
结果没有想到,太平公主听完所发生的事情后,面露色,縴手握拳,狠狠地砸在了桌子之上,双眼就仿佛要喷出火焰一般。
“李隆基竟然没有遵照与我的约定,杀害婉儿,简直可耻之极!”
太平公主呼吸急促,胸膛不住地起伏,显然被气的不轻。
同一时间,太平公主的脑海中升起了一个大胆的念头。
“店家,现在既然我已知晓,將来婉儿与我会被李隆基所害,那假使我先下手为强,
將李隆基除去,那是不是就可保证婉儿与我性命无虞。”
好傢伙,张泊直呼好傢伙。
不愧是李家人。
李隆基在天授二年,可是才七岁,而且,还是太平公主的侄子。
太平公主就直接准备下手了。
“太平,不要衝动。”
上官婉儿的宽慰,令得太平公主脸上的神色稍缓。
轻吐一口浊气,太平公主现在也是逐渐冷静了下来。
“店家,不知你可有好办法,让婉儿与我避免这一切的发生。”
张泊点了点头,目光落在了一旁的上官婉儿。
“现在已经將史书交给了上官小娘子,想来也不需要我在多说什么了吧。”
顿时,太平公主眼晴一亮,脸上又重现浮现出了笑容。
確实。
有了將来的史书,那她將立与不败之地。
太平公主的开心並未持续太久,便问出了一个埋藏在她心里许久的问题。
“店家,你觉得,我將来能不能成为像母亲那般的人物。”
“是成为皇帝,还是—”
“没错,就是成为皇帝!”
另一桌的杨广差点就將口中的酒水喷了出来。
他刚刚听到那位大唐的公主说什么?
她想要成为皇帝。
这个世界究竟是怎么了?
张泊对此双手抱於胸前,对於太平公主的说法,不置可否。
“店家,你刚刚不也说了,將来的我会权倾朝野,只需按照史书上所写的內容,就能避免政变失败的结局,然后,我再上前一步,岂不是?”
“太平公主,这件事没有这么简单的。”
“没有这么简单?”
“很简单,虽然明面上来说,你是可以权倾朝野,但是,歷朝歷代,权倾朝野的女子还少吗,但是,最终踏出那一步的,只有你母亲一人。”
说实话,现在的太平公主甚至將来的太平公主,在武则天面前都是不够看的。
首先,便是权谋的手段。
可以这么说,武则天就是从户山血海里杀出来的。
从唐太宗时期一个名不见经传才人,一步步成长为李治宫里的嬪妃,再成为李治的皇后,直到后来二圣临朝,最终成为皇帝。
一路上踏著多少人的户骨走来,恐怕武则天自己都数不清。
但是太平公主不同。
她自小锦衣玉食,即使史书上对她的记载是“多权谋”,但是,与从户山血海中杀出的武则天一比,就是小巫见大巫。
况且,武则天在二圣临朝时,可是实打实地帮李治处理了很多的事物,这也证明的武则天的能力。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
武则天成为皇帝,占据了天数地利人和。
在登基之前,二圣临朝,太后辅政,早就为其积累了丰富的参政经验,除了不是皇帝这个身份外,皇帝的事情武则天都干过。
另外,当时的大唐,还没有陷入到程朱理学的漩涡当中。
那时是儒释道各领风骚,而武则天就是用佛教为自已製造舆论,为登基扫清舆论障碍。
当然,还有一点。
在武则天登基时,都已经是接近古稀之年的年纪了。
恐怕当时的文武百官也想著,武则天不能活太久。
结果谁曾想,武则天竟然活过了耄之年。
如果太平公主想要登基的话,对比武则天,那可真是困难重重。
不说別的,光说一点,现在的太平公主就一点办法都没有。
“太平公主,別忘了,你母亲还活著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