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李世民沉默片刻,最终归於一声嘆息。

他对於青雀,確实太过溺爱了一些,魏徵等人也曾不止一次和他提及过此事。

但是谁让青雀是观音婢的孩子呢。

可以说,只要是观音婢的孩子,他都疼爱有加。

承乾,青雀,稚奴,长乐,城阳,晋阳均是如此。

不过,因为承乾是太子,將来是要继承大唐的,他自然不可以太过溺爱承乾,结果谁曾想会发生此等事。

“承乾———这也是你心中所想吗?”

李世民望著身侧的李承乾,並未有责怪之意,而是语气柔和地说道。

李承乾摇了摇头。

说实话,以前他是这么想的。

认为父皇不公,认为父皇將来想要用青雀来替换他的太子之位。

但是现如今,经歷了一系列的事情,他也算看透了。

“回父皇,儿臣早已想通,青雀身为母后之子,父皇对其疼爱,並无不妥之处。”

通过史书,李承乾也发现,除开父王对於青雀的喜爱之外,他造反一事,自己的问题同样很大。

例如身患足疾,脾气暴躁,行乖张之事。

即使有著一系列荒诞的行为,但是父皇都没有废除他的太子之位。

足可见,父皇其实根本就没有废立太子的意思。

直到造反失败,犯下弥天大错。

儘管父皇不能带头违反法律,但是他也竭尽所能地保住了他的性命,仅仅是將他贬作庶人。

与那些了歷史上造反失败而身死的皇子相比,他的情况,要好太多了。

“並且父皇,我除了是大唐的太子之外,还是青雀的兄长,理当应该有兄长的作风。”

说实在的,李承乾是很羡慕大明太子朱標的,羡慕他与他的那些弟弟们和睦相处的氛围。

因而,他也想尝试成为那样的兄长。

在正旦节的期间,他也在尝试增进兄弟间的感情。

“承乾——”

李世民看著身旁语气平和的李承乾,一时感慨万千。

他看出来,承乾在说这些事情时,是发自內心的。

所以,李世民也在心里下定了决心,绝不走上歷史上的那条老路。

一旁的贏政,有些无奈地扶了扶额头。

他联想了长子扶苏。

想到扶苏,贏政便一阵头疼。

別人的太子,都知道反抗,就扶苏引颈待戮。

看起来,將扶苏带来后世一事,迫在眉睫。

“店家,既然承乾造反,不知最后的结局—”

“虽然承乾造反,但是你还是想要保住其性命的,因而,最终仅仅是將承乾贬为庶人。”

贏政对此有些意外。

他没想到,这位唐太宗李世民,竟然如此宽宏大量,即使太子造他的反,他也没有处死太子。

换位思考,如果扶苏造反募地,贏政摇了摇头。

以扶苏的性子,就不可能会造反!

如果扶苏造反,他大秦也不会二世而亡!

“店家,承乾成为庶民后,按照传承顺序,应该传位於青雀啊,为何最后会传位於稚奴?”

“因为在承乾被废后,魏王李泰想要获得太子之位,而那个时候,太宗皇帝你向魏王李泰问了一个问题。待魏王李泰回答后,你便取消了传位给李泰的想法。”

“一个问题?”

此刻的李世民,想不到究竟会是什么问题,会让他跳过青雀,转而选择稚奴。

“不知是何问题?”

“当时的李泰,为了太子之位,极尽阿之事,太宗皇帝你也確实有这个意向,於是太宗皇帝你便向李泰询问,如果他当了帝王,会如何对待他的弟弟们。”

李世民微微点头。

这个问题问得好。

通过杀兄弒弟登上皇位的他,自然不想后代,再重蹈他的覆辙不过,仅片刻的功夫,李世民就眉头一皱。

因为店家说的很明白了。

正是因为青雀的回答,使得他跳过了青雀,转而选择了稚奴。

难不成青雀的回答,不尽如人意?

但是凭藉青雀的才学,想到一个令他满意的回答,应该不难吧。

“那店家,不知道青雀是如何回答的。”

“魏王李泰说,等他去世后,他就会杀了他的儿子,传位给晋王李治。”

看戏的贏政,当即肃然起敬。

作为大秦皇帝的他,可是最有发言权的。

因为大秦,不止一次发生过兄传弟的情况。

例如秦德公传位於弟弟秦宣公,秦宣公传位於秦成公,秦成公传位於弟弟秦穆公这些大秦国君,都是有子嗣在的,但是依然传位给弟弟,是因为儿子完全无法肩抗大任,而弟弟却可以保障国家利益。

就算是传承了这么多代,可也没有听说过杀子传弟啊。

杀子传弟,是正常人能够说的话?

李世民眉间动了动。

他有些难以相信。

这还是他印象中那个敦厚善良的青雀吗?

沉默几息后,李世民问出了心中的问题。

“店家,关於此事,会不会有所差池?”

“这是史书中的有关內容,至於信不信,就全在太宗皇帝你了。”

如果说,只一本史书的记载李泰杀子传弟,那说不定此事的真实性,还有待商榨。

但是,记载李泰杀子传弟这一事的,可不是一本史书,而是近乎所有记载大唐的史书,都提及了这一事。

《旧唐书》《新唐书》《唐会要》《册府元龟》,这些都是官方的史书,可不是什么野史。

换而言之,李泰杀子传弟,这件事大概率没跑了。

“史书记载吗?”

李世民轻声念叻了一声,心中已经做出了决断。

他要在离开时,向店家询问著有关大唐的史书一事。

“店家,想来这就是我选择稚奴的原因。”

“没错,太宗皇帝你为了让三个儿子都活下来,就立了晋王作为太子,不过———”

“店家,莫非有难言之隱。”

一股不妙的感觉,涌上了李世民的心头。 “因为太宗皇帝你早年所经歷的玄武门之变,加之后来的立嗣决定,这就使得后来大唐的传承,发生了很严重的问题。

可以说,直到大唐第九任皇帝,才是嫡长子顺位继承。”

第九任皇帝,才是嫡长子!

贏政嘖了喷嘴。

这大唐,未免有些太夸张了吧。

那前八个嫡长子呢?

说起来,被店家一直提及的玄武门之变又是何意?

看来他应该在唐朝父子二人走后,再向店家询问这些大唐秘辛。

此时的李世民,对於大唐將来的发展,颇有些无奈。

但是同时,对策已经浮现在他的心中。

“店家,如果从承乾这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那么想来就能够避免店家你所说的问题吧。”

“未来之事谁也不清楚,但是,承乾最起码知晓了后世之事,肯定能够比晋王李治做得好。”

提及李治的政绩,李世民的脸上,浮现出了一抹好奇之色。

“那店家,不知稚奴的政绩如何?

一“唐高宗李治,上位后,政绩斐然,大唐的疆域,也在他的时期,达到过最盛。

不过,隨著你当初留给他的辅政大臣相继离世后,李治就过上了有些骄奢的生活,並且,他还为你李唐埋下了一个伏笔。”

“伏笔?”

“没错,那就是第二个朝代的事情了,我们先行回到盛唐的节度使。

在设立节度使之初,节度使的权力其实就已经很大了。

其一方面负责管理调度军需,另一方面兼管理屯田,其主要职责,就是管理军事、防御外敌。

不过,与太宗皇帝你在位时不同,在贞观年间,大唐有著较之游牧更为精锐的骑兵部队,可以主动出击,在外进行作战。

但是在高宗李治去世后,边疆形势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整体进攻变成了整体防御。

而想要防御住那些数以方计,来无影去无踪的游牧骑兵,就势必要取消边境上那些无数个几百人规模的镇,转而將人集中到一些边防重镇上。

在唐睿宗李旦,也就是李治之子的管理下,为了实现与吐蕃、突厥等一系列游牧的作战,他对边境的军制进行改革,將节度使的任期延长,镇所固定,这就使得一个个边防重镇应运而生,这就是藩镇的由来。

不过,在藩镇初期,藩镇节度使虽然有了其辖区的兵权和財权,但是还没有行政权。

並且朝廷还会派採访使,去掌管检查刑狱和监察州县官吏。

但是到了唐玄宗时期,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原本节度使是和採访使分开任免的。

但是唐玄宗李隆基,却將两者合併,並且將节度使所属州的那些刺史,也纳入了节度使的管辖,至此,军、民、財三政於一身,远超魏普时期的持节都督。

並且,除了担任一地的节度外,还可以担任其他地方的节度使,

就例如安禄山,他除了是平卢节度使外,还是范阳,河东节度使。

当时的大唐,在边境,只有十个藩镇,光安禄山一人,就担任三个藩镇的节度使。”

李世民神情凝重,他已经听出了此事刻不容缓。

“店家,不知如今盛唐的年份为几何?这安禄山可曾反叛。”

“现在盛唐的年份是天宝十二年,距离安史之乱,所发生的天宝十四年,还有两年的时间。”

听到还有两年,李世民长舒一口气。

如果,现在的盛唐,安史之乱已经爆发,根据店家的描述,可不是这么容易能够平定下来的。

势必又是一片生灵涂炭。

所幸,现在安史之乱还未爆发,一切都还有救。

“店家,那不知李白可曾將此事告知那位唐玄宗李隆基。”

“这个因为一些问题,所以李白现在根本就见不到李隆基的面。”“

“这样嘛那既然可以跟著代理人前往其他朝代,那李白是不是也能带著我前往盛唐。”

在他的带领下,应该能见到唐玄宗李隆基吧。

“额—这个太宗皇帝你是不是打算前往盛唐,去见唐玄宗李隆基一面,让其对安禄山出手。”

李世民点了点头。

“没错。”

李世民说完后,注意到张泊似乎欲言又止。

“店家,听你的意思,莫不是有什么问题。”

“其实,此事有很大的问题,因为太宗皇帝陛下,你对於李隆基不甚了解。

虽说前期的李隆基锐意进取,但是后期的李隆基,整个人已经陷入到疯魔之中,他不允许任何人染指他的权力。

即使太宗皇帝你亲自前往,恐怕也——“

李世民眉头紧皱地说道。

“李隆基会行如此之事?”

“这么说吧,李隆基听信谗言,一日杀三子,甚至將当时他的太子也杀了。”

一旁的贏政,此刻也是一脸的惊奇。

不得不说,较之他大秦的秘辛,还是大唐的秘辛更精彩。

什么杀子传弟的李泰,一日杀三子的李隆基。

人才,都是人才。

“除此之外,李隆基还修建十王宅,百孙院,將皇子集中管理,严禁皇子皇孙接触政治,走到哪,都將后代带著,就是防止子孙们接触朝臣与军队。”

此刻的李世民,面色凝重地,都快要滴出水一般。

这李隆基疯了!

“那不知现如今的李白,身在何处。”

“目前,李白在我的建议下,已经放弃面见唐玄宗,而是准备前往陇右都护府,去见另一位节度使,哥舒翰。”

“哥舒翰?莫非是胡將。”

对於胡將,李世民並不陌生,因为贞观一朝就有胡將。

“確实如此。”

“不知见这位节度使为何?”

因为张泊刚才的讲述,使得李世民对於节度使並没有多少的好感。

“我想让太宗皇帝与其见上一面,让哥舒翰跳过唐玄宗李隆基,直接听从太宗皇帝你的调遣。”

“他能够听从命令?”

“根据歷史记载,哥舒翰是一位忠臣,他中风了,都帮助大唐坚守城池。

况且太宗皇帝,我相信,凭藉你在后世的名望,命令哥舒翰,想来是不成问题。

当然了,如果哥舒翰不听命令,那太宗皇帝你也可以直接举起造反的大旗。”

“造反?”

一旁的贏政直呼好傢伙。

就像刘彻让他造反一样,他没想到店家竟然会让这位大唐的太宗皇帝也造反。

与一脸轻鬆的贏政相比,李世民神色凝重。

他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玄幻魔法小说相关阅读More+

我是玩家,不是NPC

40警告

从杂役开始,我觉醒逆推选项系统

轩辕梦曦

方舟:我开局收养了塞雷娅

脑子有洞的咸鱼

仙侠世界的唯一玩家

爱喝汽水不爱洗头

扫黑风暴,从逮捕丈母娘开始

我是九门丧彪

人在隋唐,杨广封我为大隋发癫王

东南风啊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