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

张泊向著李承乾的方向看了一眼。

这一次,武垦应该不会成为李世民的才人了。

因为,李承乾出手干预了。

“父皇,武垦应该不会入宫了。”

李承乾適时地开口说道。

“哦?承乾,不知为何?”

“父皇,歷史上的武垦,並未是通过常规途逕入宫,而是在贞观十一年,父皇你前往洛阳宫时,才將其纳入宫中的。

现在父皇已经知晓了武一事,那就肯定不会再將之召入宫中了。”

面对著李承乾的分析,李世民报以讚许的目光。

既然已经犯过一次错误,他又怎么可能再犯呢。

“另外,儿臣也出手干预了。”

李世民当即提起了精神。

“承乾,不知你是如何出手干预的,难不成,是將武除去?”

“父皇,並非如此,儿臣仅是將武垦放在儿臣身边,对其严加看管,至於原因,一是因为,如果直接了当地除去贞观一朝的武,未免对贞观年间的武有所不公。”

“嗯—”

李世民微微点头。

对於承乾仁德的做法,他极为认同的。

但是“至於第二个原因,则是因为武婴的身份问题。”

“武的身份问题?”

难不成武婴的身份,有什么独到之处?

瞬间,李世民便想到了他之前所想到的一件事。

其实,在他刚刚听到武氏的名號时,他的脑海中,就想到了一位故人。

不过,仅仅是想了想。

毕竟天下武氏何其之多,总不能出现一位武氏,就与那位故人有关吧。

但是,刚刚承乾的话语,使他又想到了自己的猜想,

能够令承乾如此动容,难不成真如他所想的那般?

“承乾,武难不成与应国公武士有所关联?”

“是的,父皇,其实武婴本名不是武,而是武球,真实身份乃是应国公武士之女。”

“应国公武士之女吗?”

应国公武士,可谓是为大唐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隋末晋阳起兵,武士就是最初的十七人之一。

因而,在大唐建立后,大封功臣,武士也与他一道,被列为晋阳元谋功臣。

武德年间,被封应国公,官至工部尚书。

贞观年间,武士歷任豫州、利州和荆州都督,治民有方,深得他的讚誉。

不过,有些可惜的是,就在前年,在他父亲李渊去世后不久,就传来了武士离世的消息。

为了表彰这位劳苦功高,为大唐做出重大贡献的应国公,他赐予了这位应国公“定”的美諡。

“承乾,武士一家应该在荆州吧,为何武婴会出现在洛阳?”

“父皇,这与武婴家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变故有关,因为武士在贞观九年离世后,他的两位儿子与其他祖兄,对其母亲杨氏甚薄。

因而,杨氏便带著女儿武来到了洛阳。”

“原来如此。”

原本,李世民是想要將武,这个谋夺大唐江山之人斩草除根的。

但是,既然对方是故人之女,加之贞观一朝的武还未成长起来—

算了,隨她去吧。

“承乾,既然如此,那我便不再追究此事,只是切记,不可让其与稚奴再走到一起。”

“这——”

李承乾的脸上,露出一抹为难之色。

“难不成,稚奴又和武掺和到一起了。”

李承乾停顿几息后,这才缓缓说道。

“是的,父皇。”

李世民一阵沉默,隨后有些无力地摆了摆手。

“罢了。”

目前来看,將来执掌大唐的,將会是承乾,而不是稚奴。

换而言之,贞观朝的武,最多能够成长到晋王妃的地步,而不会像歷史中那般,直接撬动大唐的根基。

李世民望著身侧的李承乾。

既然承乾已经知晓了后世之事,他相信,承乾处理好武的问题,不是什么难事。

如今,既然贞观一朝的武不足为虑,那李世民就得考虑那个天授一朝的武了。

“店家,不知天授一朝的代理人上官婉儿何时才会过来。”

“据先前获知的消息,按照贞观年间的时间算,差不多还有一月不到的时间。”

一月不到,就能前往天授一朝了。

或许,他也该考虑,如何处理武则天一事了。

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改朝换代。

直接让武则天退位,让李氏之人上位。

但是又该换谁呢?

李世民的脑海中,瞬间浮现出两个名字。

李显与李旦。

首先是李显。

但是,一想到刚刚店家刚刚说的那番话,李世民就仿佛吃了苍蝇一般地噁心。

这个不肖子孙,竟然想將他大唐的江山拱手相让。

虽然气愤,但是李世民还没有被气愤冲昏了头脑。

万一李显幡然悔悟呢。

就如同商朝太甲一般。

“店家,李显在政变之后,可曾有所改变?”

张泊双手一摊,耸了耸肩。

“这么说吧,唐中宗李显即使再次登基,依然死不悔改。

在登基之后,第一时间就將韦氏立为皇后,並且不顾大臣的反对,將韦皇后的父亲韦玄贞封王。”

李世民的手紧紧地紧茶杯,仿佛要將茶杯捏碎一般。

虽然在大唐有封异姓王的先例,例如吴王杜伏威和燕王罗艺。

但是,他们都是作为降將封王。

这什么韦玄贞,何德何能,竟然封王!

“之后,对於有著拥立之功的功臣反而刻意疏远,並未韦皇后参与到政事上来,至此,韦皇后的周边,形成了一个利益集团。

后来李显驾崩,韦后临朝称制,她想重演武后之事,但是,当时李旦第三子李隆基发动了政变,诛杀韦后一党,至此,大唐的帝位,转到了李旦一系。”

“哼,死的好。” 李世民冷哼一声,对於这位子孙,他可是极度不满了。

身为大唐的皇帝,一点身为皇帝的觉悟都没有,竟然还想要將大唐的江山拱手相让。

他直接將李显在候选人中剔除了。

不过,刚刚张泊的一番话,也是吸引了他的注意。

李显后期,又发生了一场政变。

他记得没错的话,李显的上位,也是和政变有关。

“店家,为何我大唐有著如此多的政变,难不成,与我早期的玄武门之变有关。”

“这个嘛,確实是有一部分关係。

在太宗皇帝你之前的政变,没有能力的自然以失败告终,有能力的,道德水平也高,因为担心在史书上留下骂名,所以不敢轻易尝试。

总的来说,政变是一个吃力不討好的差事。

但是,太宗皇帝你成功上位后,一切都变了。

因为一系列的文治武功,导致太宗皇帝你在史书上的评价颇为不错。

这就给那些有能力政变的人,传达出一个信號。

过程不重要,最后的结果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之后的政变就多了起来。”

李世民心中募地一沉,没想到他的玄武门之变,竟会给后世留下了这么深的影响。

“不过,太宗皇帝你的表率作用,仅仅是一个原因,事实上,大唐发生如此多政变的原因,不止这一点。

比如玄武门那独特的位置,也是发生政变的关键,刚刚提到的那两起政变,都与玄武门有关。

关於这一点,相信太宗皇帝比我更了解。”

歷史上,大唐一共发生了六起宫廷政变,其中四起,都与玄武门有关。

而这,自然也成了后世人津津乐道的玄武门继承法。

对於张泊的话语,李世民极为认同。

他当初之所以选择玄武门,是因为多方面的考量。

如果仅谈玄武门的地理位置的话,就有两方面的因素。

其一,玄武门临近著皇帝居住的太极宫,只要从玄武门突入皇宫,那就能更快的控制皇帝,完成兵变。

其二,当时长安城是依山而建,出了玄武门,便是首阳山。

首阳山山高林密,有利於兵马的隱藏,並且还是整个长安城的制高点,可以俯瞰整个皇城。

既有利於观察局势,也又利於调动士兵。

“除了玄武门的特殊的地理位置,大唐发生如此多政变的原因,差不多都可以归结到皇帝能力的问题上。

大唐一共就发生了六起宫廷政变,但是武末期,到唐玄宗李隆基执政前,就有四起。”

“皇帝的能力?如此说来,不仅是李显能力不行,李旦的能力也不行。”

“怎么说呢,其实史书上对李旦並未有过多的记载,因为他总共就在位两年左右。

至於李旦的能力问题,其实从一些方面也能看出些端倪。

就比如无论是武则天登基,亦或者韦后造反,以及后来的李隆基登上皇位之路,李旦一直都处在一个默默无闻的地位。

曾经他两登帝位,又三让天下。

就好似,他对於皇位,没有多少欲望一般。

至於评价,昏庸到谈不上,只能说是庸碌。”

“庸碌的皇帝吗?”

李世民紧皱了眉头,一言不发。

怎么那时候的大唐子孙,都是这个德行?

难不成—他要选择那个李隆基?

天宝元年的李隆基,可是已经將大唐,引到了覆灭的边缘了。

“店家,不知天授年间的李隆基年岁几何?”

“天授元年的李隆基,差不多六七岁左右。”

“六七岁的话,略微培养一番,应该能够成为一位明君。”

嗯?

李世民的自言自语声,一字不落地落在了张泊的耳中。

他回想起刚刚李世民所问的一系列问题。

“太宗皇帝,你莫不是在选择天授二年的继承人?”

“確实如此,我肯定是不会让武周继续存在的,如此的话,那势必要选择一个合適的继承人,

目前来看,似乎还是李隆基最为合適。”

张泊笑著摇了摇头。

即使李世民想得再好,但是这件事,註定不会向著李世民期望的那个方向发展。

“太宗皇帝,此事恐怕不能如你的愿。”

李世民眉头一拧。

“店家,为何这么说?”

“太宗皇帝,莫要忘了前往其他朝代的规则,前往其他朝代,必须要代理人的引路才行。”

“店家你的意思是,那个女官上官婉儿,是武则天一方的人?”

李世民说完,眉头不自觉地皱起。

要想前往天授一朝,就得要依靠著代理人的领路。

但是,如果代理人是武则天一方的人,势必不会让他前往天授一朝。

那就难办了。

“虽然上官婉儿明面上属於武则天一方,但是实际上,她又並不是完全属於武则天一方。”

“店家,你的意思是,此事还有转机?”

“没错,不过在回答之前,我有个问题要询问你太宗皇帝你,关於女子当皇帝一事,太宗皇帝是怎么看的。”

“店家,你觉得女子当皇帝如何?”

李世民沉吟片刻后,並未直接回答,而是將这个问题,再度还给了张泊。

张泊笑了笑,並没有继续踢皮球。

“就拿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婴来说,她打击门阀,发展科举,整顿吏治选拔人才,广开言路,虚心纳諫,轻薄赋与民休息的同时,任用酷吏滥杀无辜,晚年豪奢专断,

但是总体上来说,武垦確实是个治国之才。

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

以至於在歷代494位皇帝中,武也算是中等偏上的水平。

李显李旦与之相比,完全没有可比性。”

“如此,店家你难道是想要武则天继续当这个皇帝吗?”

张泊摇了摇头。

“这一切得看太宗皇帝你的决断了,我刚刚向太宗皇帝你询问女子当皇帝的目的,就是与太宗皇帝你是否能够前往天授一朝有关。”

“这是为何?”

“简单来说,其实上官婉儿,与你的孙女,太平公主交好,而太平公主,因为早年间,所经歷的一系列变故,所以,想要掌握自己的人生,毫无疑问,掌控自己人生的最好方式,便是当皇帝。

那上官婉儿必然站在太平公主这一边,所以如果太宗皇帝你要想前往天授一朝,恐怕,得先过太平公主她们这一关。”

张泊短短的一番话,使得李世民又获悉了不少的內容。

孙女太平公主,想要掌握自己的人生。

如此特立独行的女子,使得李世民想起了他的姐姐,平阳昭公主。

因此,李世民在思付片刻后,给出了肯定的回应。

“行了,店家,关於此事,我已知晓,待到上官婉儿与太平前来,我会与之好好谈谈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玄幻魔法小说相关阅读More+

我是玩家,不是NPC

40警告

从杂役开始,我觉醒逆推选项系统

轩辕梦曦

方舟:我开局收养了塞雷娅

脑子有洞的咸鱼

仙侠世界的唯一玩家

爱喝汽水不爱洗头

扫黑风暴,从逮捕丈母娘开始

我是九门丧彪

人在隋唐,杨广封我为大隋发癫王

东南风啊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