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三唐聚首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369章 三唐聚首
“店家,玄德公—”
见到张泊与刘备回来,与赵佶相对而坐之人起身,与张泊一行人打起了招呼。
来人乃是大唐太子,如今贞观年间的监国李承乾,在李承乾向自己打招呼的同时,张泊注意到,李承乾的身后,还站著两个略显拘谨的人。
两人眉宇间透露著一股武將的气质,看上去差不多五六十岁的年纪。
结合著能够来到后世这一点,两人的身份被缩小到了一个极小的范围。
而隨著他的细细打量,他甚至已经大体上猜到了一人的身份。
因为那人身材魁梧,五大三粗,面如黑炭。
如果不出意外,想来就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排名第七的尉迟恭。
至於另一人,相貌堂堂,目光如炬,只是看上去有些精神不振。
这就有些难猜了。
此时,张泊身后的关羽与赵云,在见到来人后,脸上均露出了笑容。
都是老熟人了。
“高明,別来无恙,这两位是?”
“店家,我来为你介绍一下,这位是我大唐的鄂国公尉迟恭,这位是我大唐的翼国公秦琼。”
张泊猛地醒悟过来,他早该想到的。
门神组合!
尉迟恭与秦琼在与关羽与赵云点头示意后,便將目光转到了张泊的身上。
他们对於太子殿下口中的店家,那可是尤为好奇。
而张泊这时也为大唐一行介绍起他身后之人。
一阵寒暄过后,眾人便熟络了起来。
因为关羽赵云之前与尉迟恭秦琼打过交道,所以尉迟恭与秦琼倒是很快便与眾人打成一片。
张泊,李承乾以及刘备坐在屋檐下,边喝茶边聊天。
“高明,你將翼国公秦琼带来,是不是想要在后世为其诊治?”
歷史上秦琼是在贞观十二年没的,而现在都已经是贞观十一年了,也就是说,现在的秦琼只有一年的寿命。
“店家,確实如此,不知可否方便?”
“高明,你稍等一会,我来看看啊。”
张泊掏出手机,看看还能不能预约刘大爷的號。
几分钟的时间后,张泊收起了手机。
“高明,可以,后天將翼国公送来吧。”
“多谢店家。”
“没事,不过,鄂国公尉迟恭又是怎么一回事,我记得他寿命还有二十一年吧。”
“店家,父皇先前答应了鄂国公,要將鄂国公一同带往天宝年间,因而我便將鄂国公带来先行看看情况。
好傢伙,尉迟恭前往天宝年间。
当年的李世民加尉迟恭,那可是无敌的组合。
“店家,不知李白最近可曾来过?”
张泊点点头。
“李白前几日来过,拿了詔书与酒回去了。”
“好吧,看起来我今日来的不是时候。”
李承乾说完,將杯中的茶水一饮而尽。
“高明,你今日前来,应该不止这么点事吧。”
张泊一边为李承乾续上茶水,一边询问道。
“是的,店家,除了上面的两件事,我来此其实也是为了看看玄德公什么时候来。”
“高明,是不是想要请三位神医跟隨你回到大唐去诊断病情?”
刘备开口道。
先前店家和他说过这件事,只是当时因为李承乾没来,也就没有了后续,如今李承乾来了,那他也是时候回去喊人了。
“是,玄德公,还需麻烦你告知三位神医一声。”
“不麻烦,我这就即刻动身。”
望著刘备离开的背影,李承乾再次开口。
“店家,我还想询问一件事,不知我那侄女最近可曾来过?”
张泊摇了摇头。
“並未来过。”
他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自打上次离开后世后,音信全无,他已经许久没有看到过了。
目前大唐就两件迫切的事,一件就是安史之乱,另一件就是武则天之事。
父皇前往处理安史之乱,他自然要跟进武则天一事。
不过,既然他的侄女目前没有消息,那就算了,他还是在这里静静等待玄德公的到来吧。
在李承乾等待的时候,张泊前往了厨房,今日来的人比较多,做饭可得不少时间。
这时,农家乐的外面,突然出现了两道身著儒裙的倩影。
正是许久未见的太平公主与上官婉儿。
“婉儿,我们去问询店家有关祖父的消息吧。”
“好。”
太平公主与上官婉儿刚刚进入农家乐,就吸引了在踢球的眾人瞩目。
但是,在场之人全都没有见过太平公主与上官婉儿,以至於他们全都愣在了原地。
而太平公主与上官婉儿也是如此。
一时间农家乐空前的寂静,落针可闻。
“婉儿,我们应该没走错吧。”
太平公主一度怀疑自己是否走错了。
“太平,没错,想来店家在忙於其他事情,而这些人均是来自其他朝代之人,或许,我们可以向他们询问一番店家的所在。
在太平公主与上官婉儿交谈的同时,眾人將目光全都转向了李承乾的方向。
不仅是李承乾在这里的地位最高,而且李承乾也是在场之人中唯一一位代理人。
坐在屋檐下,低头看手机的李承乾,似乎是感受到了眾人的目光,眼眸从手机上移开。
此刻的他也注意到了有两位女子,走进了食肆。
只是这两位女子属实陌生。
不过,很快,李承乾就猛地站起。
这对女子的出现,使得他的脑海中,不由得浮现出两个名字。
太平公主与上官婉儿。
会是他们吗?
太平公主注意到了站起来的李承乾,根据刚刚院子中眾人的反应,她推测出眼前之人算是此地说得上话之人。
於是,太平公主领著上官婉儿来到了李承乾的面前。
“这位郎君,不知道店家目前身在何处?”
“店家正在后厨,准备著午膳事宜。”
“既然如此那我们便在此稍作等待。”
李承乾见两人坐在了他大约一丈远的地方,於是便试探性的问道。
“太平公主?上官婉儿?”
正在踢著球的赵信耳朵顿时竖起。
太平公主?那不是唐高宗李治的女儿吗?
而李承乾是李治的大哥,那岂不是赵信顿时没有了踢球的心思,他將耳朵竖起,密切地注意著屋檐下的动静。
此刻的太平公主美目微张,紧紧地盯著面前这位看上去尚未及冠的年轻人。
在她的记忆中,是没有见过此人的,但是此人却能够一语道破她与婉儿的身份。
“正是,不知郎君怎么称呼?”
“我名为李承乾,字高明,太平,你应该称呼我为大伯。”
望著眼前面带笑意的李承乾,太平公主悚然一惊。
虽然店家与她说了大伯一事,但是她可是从未想过会在今日遇见大伯。
不过,经过短暂的愣神,太平公主迅速起身,向著李承乾款款行礼。
“太平见过大伯。”
“上官婉儿拜见太子殿下。”
太平公主与上官婉儿的称呼与动作,也是引起了尉迟恭与秦琼的注意。
“叔宝,这是什么情况,太子殿下怎么有侄女了,而且,这侄女的年纪,怎么看上去较之太子殿下还要大?”
“这个—”
秦琼的脑袋也有些乱。
忽地,他想起了一件事。
“敬德,陛下不是说过吗,有两个大唐之后的朝代来到了食肆,根据太子殿下所言,陛下目前前往了115年后的天宝十二年,那眼前这两位,说不定就是来自54年后的天授二年。”
“原来是这么回事啊。”
尉迟恭恍然大悟地点了点头。
那这一切都说得通了。
只是望著已经坐在一起的李承乾与太平公主,尉迟恭的心中实在有些好奇。
不知道这两人是哪位的子嗣。
“太平,你今日前来,应该是有著要事吧?”
太平公主微微点头。
“是,大伯,我与婉儿今日来此,是想见祖父一面,不知大伯可否方便。”
对於太平公主想要见父皇一事,李承乾倒是丝毫不意外。
因为很早以前店家就已经和他提及过此事了。
不过他一直未能与对方相见,这件事就被暂时搁置了。
而现在,如果想要再见父皇一面,就不是这么容易了。
“太平,你们来的不是时候,前不久,父皇前往了天宝年间,去处理將来发生在天宝年间的叛乱。”
“这—”
太平公主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原先她以为见到大伯便能够见到祖父,结果突生波折。
“大伯,这是不是意味著需要等待李白的出现。”
“没错,我刚刚询问过店家关於李白的消息,距离李白上次前来,差不多过了大半个月了,或许李白也快要来了。”
“这样啊—”
见太平公主与上官婉儿有些失落,李承乾提出了一个建议。
“太平,你们要不要前往贞观年间,去见一见贞观时期你们的父亲母亲。”
父亲?
太平公主重新提起了精神。
父亲对他极为宠爱,可是———
在她的时代,父亲已经逝世八年的时间了而现在的贞观十一年,父亲应该才九岁,母亲应该才十三岁。
或许,她確实应该前往贞观年间一趟。
上官婉儿对此也露出嚮往之色。
贞观十一年,她的祖父上官仪与父亲上官庭芝都还活著。
不过,这一切得看太平怎么选择了。
“大伯,那我们前往贞观年间吧。”
“可以,不过得稍等一些时间,因为我在等后汉的刘备带三位神医前往贞观十一年,去给你们的姑姑看病。”
给姑姑看病?
太平公主瞬间明了。
当即,她也是静静地等待著刘备的到来。
等待並未持续太久农家乐的外面,便又出现了一人,其背著一只黑色的背包。
进入农家乐后,看到农家乐乌决决的一群人,来人身形一滯。
但是,正在聊天的李承乾与太平公主,在见到来人的面庞后,两人几乎同时站起。
因为来人不是別人,正是天宝年间的代理人李白。
这就意味著可以前往天宝年间了。
李白环顾一圈,发现了几位熟人。
不仅是其他朝代的熟人,太子李承乾与太平公主也是齐聚於此。
来到李承乾与太平公主的面前,李白对著两人拱手行礼道。
“见过太子殿下,公主殿下。”
见到李白前来,李承乾虽然有一系列的问题,但是他还是决定先行问问李白来此的目的。
万一耽误了父皇的事就不好了。
“太白,今日你来此,可是有著要事?”
听到李承乾的问询,李白摇了摇头。
“回太子殿下,此行並无要事,我仅仅是想来店家这討些酒喝。
这些日子,子美与他辞行,踏上了游览大唐的道路。
达夫则是与哥舒翰节度使一道,与太宗皇帝陛下一同討论著行军路线。
可以说,所有人都异常忙碌,就他閒著。
閒著也是閒著,他没事的时候就喝喝酒。
这不,酒又喝光了,他这次便再来向店家討要一些。
见没有要事,李承乾鬆了口气。
这就意味著父皇在天宝年间的行动一切顺利。
不过,为了保险起见,李承乾还是向李白打听起天宝年间最近的动作。
“太白,不知父皇在天宝年间可否顺利。”
“回太子殿下,一切顺利,陛下抵达陇右后,亲赴兵营,深入了解了目前哥舒翰节度使的大概实力,並针对出兵一事,制定了详尽的计划。
另外,詔书已在二十三天前送出,算算日子,应该有一些节度使已经收到了詔书。”
李承乾微微頜首。
对目前天宝年间的局势,他有了一个大体上的了解。
不过,恰好李白来此,他刚好可以趁著这个机会,去见父皇一面,將最近贞观年问发生的事情告知父皇,並询问父皇是否需要帮助。
只是,需要让三位神医在此等候他一番了。
“行,我了解,太白,还有件事恐怕要麻烦你了。”
“殿下请讲。”
“喝业之事暂且放到一边,將我和太平先行带至天宝年间如何?”
李白直接应承了下来。
隨后,他包都没放,便带著李承裂与太平公主等一眾大唐之人,前往天宝十二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