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9章 到底谁最满意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959章到底谁最满意
其实关于这个年代,内地拍得比较好的电影,让卫东脑海里就记得一部。
是那会儿在hk都不算一线的黑炭头青云,饰演个到沪海投资做生意的小港商,发现还处在初级阶段的沪海股市很容易赚钱,遂找了个本地女人来出面操盘。
内地顶流大花的演技,生动再现了中年家庭妇女,在时代浪潮中猛然飞升暴富,整个人都癫狂又最终焕然醒悟的过程。
就坐在城区崭新的建筑,却竹木座椅破布篷的路边茶馆里,让卫东给几位描述了这部戏的梗概。
当然这里他表述成粱嘉辉在hk生意破产,失意的回老家来寻亲,结果偶然协助这里认识的轮船售票员做生意、炒楼,最后差点跳楼的轻喜剧故事。
基本都有点好像池世明那样的hk人士来内地,带点降维打击的商业操作,也算是给这个时代的全国观众点科普。
从一场泡影变幻中揭示时代变革里的投机百态。
很有点警示意义。
北都机构的各位很激动,这就是他们最爱的题材。
让卫东还怂恿他们去找庆姐:「她现在火得不得了,能找来拍这部戏绝对爆火,片酬很简单,我们在hk给她支付并成立公司就行。」
他作为网友,肯定知道些这位的八卦。
尤其庆姐才是内地六零后的梦中情人,那什么风月女王、玉女掌门都要往后稍稍。
粱嘉辉第一部戏就是跟庆姐演的男女主,可见他的起点有多高。
发哥他们都比不上。
然后晚饭时候聊起这,杰哥说简单,他跟庆姐熟。
现在他俩几乎是国内影坛男女演员的最顶流,各种联欢会、行业会见面机会多得很。
打个电话问问。
结果庆姐在电话里就说好,立刻从平京赶过来!
因为她就是川东人,老耿他们那基地附近的地级市出生长大。
典型的川妹子,演这个角色简直量身定做。
所以让卫东他们不得不又在商州多待了几天。
最开心就是李二凤了,天天好肉好菜的安排上,老腊肉、麂子肉、江里鱼,各种寻常难有的菜肴,变了花样的筹备。
大家伙儿都看出来是沾了让卫东的光,董雪晴还带头踹他没事儿去跟二凤姐走走街。
显著好像让卫东卖身才换来吃的,大家拼命忍笑,杰哥还起哄。
让卫东就纳闷儿了,等你以后经历这种局面,就晓得是什么下场。
他就只带著人扑进工作。
先跟那位范文臣有接触交流,算是确认下能在工作中协调上。
当初老领导叫让卫东带领北较场开发区,这种后来在全国各地改开中屡屡使用的设置确实很有趣。
开发区下看似就几个人起步,实际上后来各种单位部门都能顺理成章的带动工作。
譬如江大的生物工程专家,还是协助找到了江州西南农学院的专家过来,全面铺开对「二季玉米」甚至「三季玉米」的尝试。
工业化的农作物,又不在乎口感之类,甚至搞清楚这边需求的农学家,提议应该是把玉米和秸秆分开收购分开搞。
前者做玉米生物工程原料,后者粉碎做青储农牧饲料。
这样又能在本地展开除了猪以外的牛羊饲养。
因为山地原因,耕地本就紧俏,川东地区一直都舍不得大量养殖牛羊。
少量的耕作牛都当成生产资料那么珍贵。
其实只要讲科学的把以前废弃烧掉,最多能肥田的秸秆拿来打碎发酵之后,是很好的牛羊饲料。
如果再搭配玉米生物工程产出的饲料制品,那就是让畜牧业上科技!
只要喜欢打篮球的就知道,调侃运动员上科技是什么意思。
妥妥的蛋白增肌,就跟后来饲养场的鸡那样快速生长出栏卖钱。
让卫东到这时候才想起来,这个局面下最该做的事情,不是建专科学校吗?
大量培养农科人员,玉米生物工程的技工,建筑公司的土木工程基层技术人员,甚至船员、销售员不是应该先在这类专科学校来学习么。
反正他这是真的要求各大公司的从业人员,在上班前接受培训,不是为了学历更不是为了办学赚钱。
那就立刻搞起来。
范文臣现在就分管商州文教这方面,直接调了所工业学校搬迁到新区,然后从教学到师资力量全都是北较场开发区这边「企业赞助捐赠」。
再顺势把中小学幼儿园完善,搞个医院。
这座未来预计要容纳二十万人的新城就初见轮廓了。
毕竟范文臣和让卫东从夔州县时候,就有了心照不宣的「共识」,认为三峡大坝工程是必然不可逆的战略项目。
那么从现在就该有意无意做准备。
让卫东心里更是清楚,号称百万移民的库区动迁,其实只有约四十万到了外地,大部分还是尽量低处往高处走。
只有当地无法容纳这么多人的生产生活,才只能外迁。
现在他拼命建工厂,建城区都是在制造容纳空间。
而且为了保证这种思路的延续性,既然之前那几位都升到市里,后续增加的人手,让卫东就尽量从基建三营的连排长里面提拔选派。
鹏圳的建设都是靠基建师,最后干部架构更是靠基建队伍里面的转业军人来支撑。
缩小版的商州新区,也可以按照这个模式。
用这些思想过硬,战斗力强劲的转业军人来搭建骨架。
更是让这些辗转多年的骨干,可以安家落户,开始全新生活。
可能只有范文臣这位夔州县的前县领导,隐约能看出来让卫东的思路。
自然是千方百计支持。
在外人包括老领导看来,就是这两人配合得极好!
很满意。
庆姐来了就更满意。
她是虞晓秋和汪志文陪著来的。
不用这俩提醒,人面儿颇广的庆姐就已经知道让卫东在部分圈层的鼎鼎大名。
更是对让卫东提出来的财务方案非常满意。
前几年就敢公然在剧组抗议待遇不公,现在庆姐也还隶属于电影制片厂,但管不到她的个人商务活动。
所以让卫东提出在hk给她成立家电影公司,所有拍摄是hk公司负责,片酬啥的都是hk公司之间支付。
重点是照章纳税啊。
税务大院老保安,有点揶揄的给当前内地一姐提了个醒。
但显然目前正处在事业巅峰期,据说最高峰一天能走穴跑场十几处的庆姐没当回事,笑著马上跟粱嘉辉展开对剧本的细化处理。
她带了编剧来。
导演肯定要用hk的,全套班底都应该是hk人,最多由北都机构娴熟的找内地制片厂挂靠「合拍」。
他们每年都有几部这样的名额。
庆姐也表示认可。
说实话,以她的见识认知,在这种局面下,还能全身心沉浸到电影本身,就已经殊为难得。
跟她一起出名的人,还不知道怎么变现。
而能变现的那些人又大多已经迷失在金钱里。
庆姐这样疯狂靠名气「合法」敛财,主要还是之前穷惯了,或者说看过外面的世界,对比下觉得自己如此出类拔萃到十亿人里都成功了,为什么还要是穷光蛋。
让卫东就在回江州的路上,跟杰哥这么沟通交流。
庆姐果然亡命,来了就先在商州开演唱会……
还连续到周边厂矿、区县亮相,不贵,家乡人打个折一千出场费。
然后顺便在李二凤的陪伴下回县里、乡里考察农村部分镜头场景的选取。
因为这个本地女主角的原型,肯定就顺著李二凤来。
粱嘉辉也跟著去了。
他们就在这里等著hk剧组从导演到设备立刻过来。
这下可把李二凤牛逼得不得了,趾高气扬的陪著庆姐回乡下。
然后才给了让卫东他们悄无声息撤离的空隙。
所有人感觉都在掩护老板开玩笑。
让卫东把虞晓秋留下来,几年前她就在这里参加过电视剧拍摄,现在从头到尾的把控电影的台前幕后全局,未来内地关于影视方面的工作,她才能担当起来。
但汪志文跟著走:「你陪著杰哥去hk,学习感受hk电影制作的全过程,辉仔都说了,你们顺著青年电影制片厂那部戏还是稚嫩了点,去学学成熟的电影运作模式是怎样。」
青年电影制片厂其实就是电影学院的校办工厂,用于给师生实践的成分比较大。
趋近毕业的汪志文沉稳说好,主要就是看老大跟杰哥还有电影机构的人,把第一部黄飞鸿的剧本敲定下来。
对于那么多部黄飞鸿,让卫东也不记得谁先谁后,但有十三姨的印象最深。
勾勒出来以后,杰哥还有点不以为然:「这跟我之前那些电影区别也不大啊。」
所以让卫东得强调:「那就看谁来导演。」
还举例佐证:「周星星拍《龙的传人》时候自己还不太自信,在剧组话语权也不够大,所以有些细节拍出来还是比较磕磕绊绊,但到了《赌圣》,他已经确定了风格拍出来自然流畅多了,杰哥,你就缺个好导演由他来掌握整部戏的局面,一定能红透半边天的!」
言下之意就是,你是个运动员出身,就做好自己的活儿。
别跟庆姐那样真以为自己就无所不能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