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身份能力 身份道具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陆安生这一次没有献祭剧情道具,就拿到了特殊的身份,比起能力,这一次的身份本身像征的意义似乎更加重要一些。
那张身份牌的后面赫然写着:“你是本次事件当中的揭秘者,拥有看到真相的能力,这也是你唯一的目标和依仗。”
“你的表层身份,是因为躲债或者破产而入住玉兰大厦的可怜人,没有背景能力,能力平庸,
还是个从大陆前来香港淘金的投机仔,在香港几乎没有亲戚朋友。”
“但实际上,你是大公报的记者,因为最近轰动全香港的玉兰大厦连环跳楼案,而入住此处。
有人说这里环境特殊,本身就会吸引那些和这座大厦一样腐朽而处于社会边缘的人,结束自己的生命。
有人说这里的住户不是偷渡客,逃债者,就是当年因为这里的投资失败,而倾家荡产的人。
无论是还不上债被灭口,还是惹上了什么人被悄无声息的干掉,又或者单纯的活不下去,连环死人不要太正常。
甚至还有人说,这里徘徊着当年火灾死亡的怨灵,他们正在查找替死者,好让自己有机会得以往生。
这个年代的香港就是如此,人们繁忙的过着自己的生活,但不防碍他们腾出时间来讲出两句谣言。
而你的职责,就是为人们带去真相。”
“这是个记者还不和狗仔划等号的时代,新闻版面也不全是吸引人眼球的虚假热点。至少,你还是个走在记录真相的社会前线的真正的记者。”
“你的个人身份技能如下:【熟练伪装】(癸)模仿他人的外形、装束以至声音的能力(由于你学习过口技杂艺,该能力将格外强大)。”
【新闻常识】(癸)你将拥有大量关于香港大小新闻事件的了解,下到明星八卦,上到政令财经,偏至奇闻诡谈。
【社会杂艺】(癸)你拥有包括但不限于撬锁、密码学、简单机械维修在内的特殊杂项能力。
【心理学】(壬)你拥有正式学习的科班心理学知识,和常和在民间活动积累而下的心理学实践经验。可以轻而易举的分辨他人的动作和微表情的像征意义。”
【窥见真相】(辛)你作为一线的专业记者,拥有强大的观察力与敏锐的直觉,有时会不自觉的窥见真相的一部分。”
“你的个人身份道具如下:“内袋大衣(平平无奇,只是藏了不少夹层口袋的大衣,让本来流行的干练版型,变的有些鼓胀,但是非常的实用。)
隐形墨水(需要涂抹显形液显影的特殊药水。)
尼康f3胶卷相机(1980款,经过你的改造,不带闪光亦可以在黑暗中照象,并且快门声微乎其微,问题在于照片仍需依靠暗房进行冲洗。)”
陆安生随意调试了一下,来到阳台。
这里,虽然现在是这样一座诡异的大厦,却也难以改变曾经被寄予厚望的事实,废旧是废旧,
玉兰仍比周围的建筑高上不少。
从这里向外头看去,其他的房屋小的像蜂箱和蚁穴,人们小的像蚂蚁或者其他的虫子,只能看见一个又一个在移动的小黑点。
越过这一切,在远处可以看见一片海湾,巨大的轮机轰鸣着,推动轮船来往,这个年代的老式轮船特有的汽笛声从码头传出去很远,在这也能听见。
陆安生找好角度,捕捉了一张轮船独自靠近大大小小的房屋密集排列的香港岛本土的照片。
就象是一只蚂蚁,正试图攀上一只巨兽的脊,进入一个黑暗的蜘蛛巢穴。
因为身份牌,他已经有不低的摄影造诣,老式胶片相机的使用,和复杂的胶卷照片的冲洗,他也已经会了。
淡淡的药水焦制味,因为曝光从相机内传来,这也许是这相机最后的破绽,陆安生想着,越过房间,走进厨房。
这里和对面的厕所一样十分窄小,但至少有可以供应自来水的水龙头,有没被发丝堵住的下水口。
他把水池理了理,又回过头,正好有一条阴干晾衣绳。
“再多放一个盆子什么的,作定影池,这个水池做显影池,再加之晒干的架子,齐活。虽然其他的东西都没有冲洗,很不稳定,但是在这种地方也就不要求那么多了。”
陆安生决定把这里变成洗照片的暗房,唯一的问题在于,这厨房里也有个窗子,内外各有两个木窗页,可以说是双层的,然而仍掩不住外头传来的臭气。
这里的外面显然不是外墙,而是大厦内部的天井,上方是顶层,钢架子顶了块玻璃,加之边上的排风口,透下些许阳光,给这四面的各个公寓共享。
说实在的,这里地方很小,以陆安生的身手,就算没有特殊的体质加持,轻轻一扒就能跳到对面上边那一户的窗户上。
但也正因为如此,这比阳台“逼仄”的空间当中,其他的几面那些窗户后头的住户,不是空空荡荡的看不见人,就是钉了木板或者加了防盗网,只留个排气窗在外头。
陆安生思索了一下,便决定去买些厚防水布,把这面窗户直接钉死。
“这个相机虽然看上去就是正常东西,但是毕竟是人物身份的道具,很显然很重要,暗房肯定是要有的。”
回到初步打扫完灰尘的客厅,把相机收好,陆安生拉上了行李袋的拉链,又上了锁,带上钥匙,出门走一趟。
推开门,走廊当中,还是小区的哪里,正放着王菲的老歌。
算算时间,这正是那些轰动这个世纪的七八十年代港星们活跃的时代。
说来,如果不是任务有限制,基本只能在这周围几个街区活动,从小被师傅那一批人带坏了,
接触港台文化的陆安生,也许很有兴趣去看几场老电影,又或者去看几场演唱会。
在这之后,再去一些比较有名的街区或者商城,再看看有没有什么对后世来说是老胶片老磁带,对这个年代来说是时代风潮的弄潮儿的新作品的东西可以收,之后带回去。
1980年代的香港,不提眼前这潮湿阴暗,仿佛一座大房子当中的鼠窝的环境,本身还是很迷人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