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眼下形势紧迫,还是等得闲之时再解释吧。”陈阳说道:“文殊院大门处的火药是她亲自布置,我不好插手,所以造成了些死伤。如今白阳大阵已然发动,仰天山周边灵机素乱,唯有身上有白莲教护身符的人才不受影响,此女身上便有一块。”

说着,陈阳弯下腰,望着殷夫人死不目的困惑双眼,轻轻叹气,先将其双眼闭上,再从怀中掏出一尊只有数寸高的无生老母小像,这尊雕像的背后刻有一道符文,正散发着微光。陈阳以手指摩着上头的符文,细细辨认,说道:“原来如此·

国信大师对符法一窍不通,在旁好奇道:“陈掌门,这神象有什么问题?”

陈阳则说道:“这神象所用材料,来自于月华洞中的大佛,照这么看,这白阳大阵的内核便是那尊大佛—令持有者不受大阵影响的神象,一是要有相同的符上文本,二是要以那大佛处取来的神石刻成,二者缺一不可———"”

听陈阳如此说完,国信大师恍然大悟:“所以,即便知晓了其中的奥秘,也无法临时写出类似的灵符?”

“正是此理。”陈阳点点头,“据我所知,这白阳大阵的阵眼,包括那内核的月华洞在内,共有七处,每捣毁一处,其克制之能便弱上一分,而每一处的镇守者,身上都有此物。”

这也是多亏了陈阳凭借着卧底之法,打探到了诸多消息,否则此次攻山,多半便要因为白阳大阵的阻挠而功败垂成陈阳又道:“月华洞内中豌曲折,白莲教又经营许久,里头的机关数不胜数。依我看,还是得收集了足够的护身符,凑出一支可正常运用法力的队伍后,

再进入不迟。”

国信大师连连点头:“陈掌门说得有理。”

陈阳看着国信大师那魁悟的外表,心道先前倒是没看出来他有这般好说话,

难不成是因为从火药中逃得一条性命的缘故?若这么说,他陈某人也算是这位大师的恩人了—接着,陈阳又开口询问:“法藏大师他们到哪里了?”

“法藏师兄等人就在后头,我与众弟子则作为先驱—算算时间,他们也该过来了——不过————”国信大师语气一转,“师兄他们年迈体衰,气血早已不如壮年,若是在这大阵之内无法运转法力,只怕是——”

“不好。”

陈阳猛然意识到了什么,从地上站起便往外冲:“那几位只怕是有难了国信大师,且往这边走!”

扪心自问,若他陈某人是白莲教主,面对一群在大阵中失了法力,空剩一身袁老皮囊的老和尚,当然是会派出一支刺客将其了断。那几个老和尚是佛门中成名已久的首座人物,亦是正道头面,若是通通殒命于此,后果不堪设想——

佛道虽有争斗,但终究是相辅相成,若是佛门失去了影响力,只剩下玄门在这北地也是独木难支,到时整个北朝,只怕要变成齐仙盟及一众左道旁门的后花园。

倒也不是说,眼下必须维护朝廷与正道,但相比起来,这白莲教与齐仙盟更不是东西。

文殊院位于仰天山山脚,距离大阵边缘处已经不远。

陈阳带着国信大师一连跑出了两三里地,眼见得将内外隔绝的白色半透明障壁已近在眼前,忽而传来一阵喊杀声,路旁倒着无数穿着杂色服饰的修士户体,

打扮各不相同,其中还有些是随侍在众老和尚身边的佛门弟子,大多年轻俊秀、

一表人才,或许是未来的英杰人物,眼下却糊里糊涂地毙命于此。国信大师在死者中见到了亲近人物,神情顿时紧张起来,握紧手中的齐眉棍,大步流星地赶向声音传来处。

在那里,隐约可见一群身看纯白色劲装的身影,正在围攻路边某处破庙。

这群刺客的手中多持有弓弩、短兵,且身形小巧敏捷,可于墙壁、屋顶上来回纵跃,有的手中还提有白灯笼,念诵口诀之后将其投出,立即便化作一片火海。这几盏提灯,似乎是以特殊方法制造,得以在白阳大阵中如常使用。

“妖人休得放肆!”

国信大师身为禅宗武僧,见得同门受难,怒从心中起,提起齐眉棍向前一跃,运足气力后,腾空一般跳起数尺,将那齐眉棍抢圆了一扫,浑厚的劲力,当即便将数码白莲刺客打翻在地,从其发出的闷哼与惨叫声中不难听出,这些刺客里头,竟以女子为大多数。

这些人陈阳一个侧身躲过袭来的数把飞刀,挥动衣袖吹飞那些地上刺客的面纱,总觉得这些人的面自有些熟悉,忽然灵光一闪。

是了,这些人是白玲胧的侍女也只有她们曾在近距离见过儿位大师。

想到这,陈阳再不敢拖拉,他已将那尊得自殷夫人的无生老母象带在身上,

如今不受白阳大阵的影响。于是他手掐阳五雷诀,以指尖释放出道道惊雷,于众刺客身上来回跃动。

电光闪铄间,未过上一会儿,袭来的白莲刺客已被尽数放倒,个个麻软着瘫在地上。

国信大师匆匆赶到破庙处,伸手本想推开门,却将整面土墙也给推得塌,

心烦气躁之下,不管不顾地来到院内,大喊道:

“国信在此,敢问各位师兄是否无恙?”

“国信师叔。”虚弱的声音响起,正房大门从内部被人打开,只见浑身浴血、面色苍白的大智大勇师兄弟,正如门神般守在两侧,“各位师伯师叔只是受了些伤,并无性命之忧。”

又见到陈阳跟在国信大师的身后,便赶紧道:“陈掌门,玉琪真人为了掩护我等,自行提剑引走了一众刺客,如今只怕形势危急,你还是赶紧帮她去吧!”

陈阳眉头皱起,沉声问道:“她在哪?”

大智立即道:“沿着此处走,一直向西。”

得了准信,陈阳也就没空理会老和尚们的安危,转身飞奔向大智方才所指之处,虽说他如今能动用些法力,但驾驭遁光仍有些力不从心,于是只好以轻身功夫赶路。好在先前服用的行云丹效用仍在,身体无比轻盈,一起一落,便跃出了十馀丈。

不一会的功夫,他就见到张玉琪挥舞着斩邪剑,正在一片红叶树间与众刺客厮杀,身上衣物破损多处,被染成了淡粉的颜色,也不知是因为血气,还是因为黄桢树上未落的红叶。

张玉琪自小炼气修道,以符法、雷法与炼丹术见长,如今虽有一把仿造的斩邪剑作为护身之物,但剑术相较于她的其他几样本领,就显得不那么纯熟。而若是将剑握在手中,那就更是只懂得些三脚猫般的武艺,平素里只会随便挥舞几下,几乎没有仗剑杀敌的经验,也就是凭借着体态轻盈、再加之金丹真人生机强盛的优势,又借着树林内利于躲闪的地形,这才支撑到了现在。

也算是她有些气运,若是来之前未曾服下那行云丹,眼下只怕已经香消玉殒,只剩得一缕芳魂回归龙虎山。

陈阳二话不说,从腰间取出六颗丧门透骨钉,各自夹在两手指缝间,左右手俱是以拇指扣住其馀四指,运气一发,闷哼声里,围攻张玉琪的一众刺客尽数倒地毙命。

张玉琪正如疯魔般挥舞看斩邪剑,忽然觉得周边压力一轻,于是转身看了过来,披散着头发的脸上仍带有血迹,见着陈阳露面,这才明显松了口气,身体一软,险些跟着倒在地上,还好及时用手中的斩邪剑支撑住了身形,苦笑道:“还真是来得早不如来得巧,陈掌门-你若再晚上个一时半刻,恐怕见不到我了。”

“你没事吧?”

陈阳走上前,想要扶起张玉琪,也不知道牵动了她身上哪一处伤口,顿时疼得其牙咧嘴,以虚弱的声音道:“疼疼疼—等等,你先别动我!”

陈阳只得将怀中的无生老母像取出,将其塞给了张玉琪,并说道:“赶紧闭目调息一会吧。”

白阳大阵的作用,便是隔断修士与天地之间的感应,如此不仅术法的威能大打折扣,修士所炼的那一口真气也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法得到补充,一旦法力耗尽,便与常人没有任何不同。

张玉琪如今已是强弩之末,身上无数道伤口不知流了多少鲜血,手脚冰凉,

完全靠看一口真气支撑,迷迷糊糊间被陈阳揣了这护身符进怀中,这才感到一阵暖意。她下意识地拼尽全力,以汲取周遭的灵气,又加之补气丹的帮助,这才逐渐缓过了神。

“我说—”引张玉琪睁开眼第一句话,便是:“你是从哪搞到的这东西?莫非又是玩的改头换面那一套,冒名顶替进了白莲教内部?”

“当然,不然我哪知道该如何避免这阵势———”陈阳叹道:“以灵脉成阵,

将灵脉所及之地都囊括在阵势之中,并对其中一切有灵之物形成克制,越是修为高的人,所受的影响也越大如此阵势,我之前从未见过,能将其创造出来的,可谓天纵之才,他这一手,几乎改变了今后斗法的形势。从此,得到了灵脉助力的那一方,将会有巨大优势。”

“你说的不错。”张玉琪思了片刻,同意了陈阳的看法:“只是,这阵势穷尽地下灵脉之力,不是长久之举,短则数日,长则半月,必会散去。”

“可被阵法困住的人,又哪能支撑到那时候?”陈阳说道,“我这一路走来,路边不知见了多少尸身。”

“唉———”张玉琪道:“怎么说,眼下到底该如何是好?”

“唯有置之死地而后生,以最快速度破除各处阵眼,解除诸位同道身上的限制。现在想想,文殊院根本是白莲教抛出来的弃子,用来引诱外敌上钩的鱼饵。

那姓叶的家伙,自一开始便没安好心,想要送那殷夫人去死-真正的杀招,首先是这支刺客。不过,这些刺客虽有些本领,但手段还是稍显软了一些。”

陈阳说道:“我若是白莲教主,根本不会用这添油的战术,在阵法激活的瞬间,便会聚齐所有能运转法力的修士,行一锤定音之举。”

“恐怕他是想求稳吧—毕竟这大阵先前从未见过,也不知道究竟是否确有其效。”张玉琪道,“守住阵眼的同时,步步蚕食,亦不失为一步好棋。”

但也正是叶乾元求稳的举措,使得这必杀的局面出现了破绽,如今必须趁着这空档,尽可能多地击破阵眼,以解开肘。

“除却文殊院以外,距离此地最近的是黑龙潭,望月亭两处。”陈阳说道:“你如今有伤在身,这个护身符就暂时交予你使用,咱们二人这就去此两处,将守在那里的白莲教众诛杀,夺来他们的护身符。”

“好。”张玉琪险些丧命于一群宵小的手上,心中本就有气,想都不想就答应下来,但又担心地道:“我若跟你去了,那几个老和尚该怎么办?总不能真的放手不管吧?”

“无需担忧。”陈阳则道:“有国信大师守在那里,他们几个暂时无碍"

少林武僧参禅习武,一身修为内求于己,都在那根棍子上,这大阵对他的影响反倒是最弱的。只要能赶在国信大师危急之前回返,咱们这趟就还有机会。”

“那还等什么?走吧!”张玉琪提剑便走,苍白的面上眼神坚定:“姑奶奶还是头一次吃这么大亏,原先还只想着稍稍出点力眼下可就完全不一样了。”

确定好了对策,陈阳二人便立即动身,朝着黑龙潭方向赶去。

所谓黑龙潭,是位于文殊院后头,靠近上山甬道的两口池子般的水井,它们分列在道路的两侧,型状呈八角形,泉眼涌旺,涓流成溪,周边生有许多古槐树,还立有两尊石刻,上头刻着碑文。两池相距不远,其实是一泉分二井,在地底相通,曾有湛山寺大师明哲将其称为“般若泉”,意指饮用此泉之水,可令人增长智慧。

守在此地的,则是白莲教中的“四护法”之一,名为双门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玄幻魔法小说相关阅读More+

没钱当什么导演啊

别再上火

霍格沃茨:从落榜美术生开始制卡

凉白开不喝

家族修仙从白虎山开始

用户23356680

官场:从镇长到封疆大吏!

武安君

桃花山修仙录

小土包

开局被渣,反手投资女帝无敌

口容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