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密室紫府,金身不坏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么说——”
苗月儿蹲下来,笑眯眯地看着小玉貔,冲其抱了个拳:“你这小东西还是义士之后?倒是失敬、失敬。”
大概是从未见过生人的缘故,这玉貔对陈阳一行十分好奇,也不怕生。见苗月儿蹲在地上,竞主动靠上前去,轻轻地用鼻子嗅来嗅去,十分亲昵的样子。
苗月儿于是打算上前将其抱起,岂料才有动作,玉貔便受惊般地后退两步,继而转过身,回头看了一眼后,就一溜烟跑进了甬道深处。
“唉,等等!”苗月儿大急,偏生玉貔动作十分敏捷,她一时来不及挽留,只来得及喊道:“别走啊!”
“没事。”
见玉貔的身影已经消失,陈阳半眯起眼晴,道:“我们跟上去就是了。”
追寻着玉貔的足迹,继续往前行走,下一段的甬道又与先前不同,曲折而又豌蜓,仿佛黄河九曲。
其实,将原本一条直道就能抵达的地方,故意修建得有许多弯弯绕绕,进而变相地延长距离,
其实也是种常见的防护措施。修筑瓮城便是借用此理,而其他的大墓之中也时常可见这种布置,并往往伴随有多种机关、陷阱。
拐过第一个弯后,陈阳在前方又见到了那一抹熟悉的白色小身影。
玉貔仿佛特地在那等待,见他们已然跟上,又叫唤两声、继续前行,只留下一串梅花般的爪印。
陈阳等人也不急着追赶,小心着缓步上前,提防着触发可能存在的机关,每隔一段时间,就能见到玉貔在前头等待。
如此这般你追我赶,大概经过了一刻钟左右,终于又来到一处奇特所在。
一改甬道之中的狭窄逼仄,来到这里,众人只觉得眼前壑然开朗,仿佛来到了世外桃源。此地乃是巨大的洞窟,也不知是人力凿出,还是先天便有,虽然位于地下深处且四周并无灯烛,却一点也不阴暗,只因上空有着星星点点的光亮照明,
仔细瞧去,原来是生长着许多散发荧光的青笞,恰如漫天星斗。
不远处坐落有一座紫色大殿,四周生长着些灵芝兰草,不远处还有着一口小池塘,池内盛开着四时不谢的红莲,在青色莲叶的衬托下显得娇艳欲滴。
那只玉貔就蹲坐在池前,小巧前爪正抱着一小截白玉般的莲藕,不时低头啃食几下。
“有花有水,风景还挺不错。”陈阳看了看周围,说道:“不怎么像墓室,倒象是常见的修土洞府有这么个园子在,养活这小东西是绰绰有馀了。”
苗月儿试探着缓步上前,玉貔这回没有再逃走,只是于原地停留,眨着一对黑豆般的眼睛。
又试探着伸出手,玉貔这一次没有再躲闪,反而主动蹭了蹭她的手掌,并将吃了小半的莲藕用那对小爪高高举起。
“你这是要送给我么?”苗月儿见这玉貔极有灵性,亲切地道:“谢谢啦,但还是你自己留着吃吧,对了,你的爹娘在哪?”
玉貔歪了歪脑袋,又叫了几声,伸爪指向身边不远处的位置,那里并没有见到其他玉貔,只有一簇齐腰高的兰草开得正盛。
“原来—只剩下你在这了么?”
苗月儿心疼地看着这小东西,黯然神伤之馀,抚摸的动作也越发轻柔:“师兄,我们带它回山好不好?它独自一个在这古墓之中生活,也实在太孤单了。”
抱山上如今有着各种各样的灵兽,多一只不多,少一只不少,陈阳倒是无所谓。而且对于这终南山下、古墓之中,一身雪白皮毛的小兽,连名字都有现成的一一就叫小龙女便是。
只不过陈阳看着欲言又止的赵岳:“这玉貔毕竟是守护祖师墓的灵兽,按理说是重阳宫的一分子,理应由重阳宫的人照料,尚且轮不到咱们越组代庵。”
“这个嘛—”赵岳露出讨好的笑容:“在下定会将此事禀明各位师叔,以后定然好生照料这玉貔——既然它是祖师所饲灵兽的后代,还是留在终南山为好。”
苗月儿嘴巴一,并不搭理赵岳,只低头小心翼翼地问玉貔:“小家伙,你愿意跟我们一起走么?”
“”
玉貔静静地看了她片刻,最终缓慢而坚定地摇了摇头。
看它这样子,赵岳不禁松了口气,而苗月儿则大失所望,陈阳倒是有些感慨。
“玉貔果然是忠贞的灵兽,我看你还是成全它吧。”陈阳又看了看四周,目光停留在那座紫色大殿上,“这些花花草草极富灵性,算得上是灵材,我看多半也是受了重阳祖师的恩泽?前方大殿应该就是祖师肉身安葬之处,我等不如前往觐见。”
这座大殿九丈见方,屋顶却并非常见的重檐结构,而是较为少见的圆形,似乎暗合“天圆地方”之意。其基座以青白石砌筑,墙身则是清一色的紫檀木,穹顶上复盖着紫色琉璃瓦,檐角悬有风铃,铃身铸有《黄庭经》,风过时铃声此起彼伏。
入殿还须经过九层台阶,阶旁立一对青铜仙鹤,鹤喙之中衔有灵芝。
最高层的台阶上方有块牌匾,写着挺拔的“紫府”二字。
“紫府元婴一可见,从此大道可盼期——”陈阳边吟边行,拾级而上,见殿门只是虚掩着,伸手轻轻一推便将其打开,放眼望去,只见殿宇虽大,内中陈设却极为简单,除却中心处一张玉床外几无他物。
床上有个道人的身影,衣着朴素、须发灰白,正一手拄着脑袋,以侧卧姿势躺在玉床上,似在闭目养神。
“祖师!”赵岳双腿一软,扑通一声就跪倒在地,以大礼叩拜,声音颤斗着道:“不肖弟子赵长青,见过祖师!”
空旷的四周,反而越发凸显出这道人的仙风道骨,陈阳没有想到的是,这位祖师竟没有用任何棺安置,就这么大咧咧地安置在殿中央,没有半点的腐朽,且看上去面色红润,气色比自己都好。
只是,虽离得较远,陈阳仍能从那玉床上感受到一股惊人的寒气,身上因此起了些小疙瘩。
“这玩意莫不成是寒玉床?好嘛,原来还真有这么个物件,倒让这位祖师用上了。”
陈阳、苗月儿二人虽非重阳宫门下,但对于面前道人也一样躬身行礼,郑重拜见。
那一只小玉貔不知何时,也跟着从门缝里溜了进来,见状有样学样,跟着二人一同拱手作揖。
苗月儿起身后问道:“师兄,什么是寒玉床?”
“相传极北有苦寒之地,终年大雪复盖。于彼处百丈霜雪之下,有着凝结如玉的冰髓,将其雕刻成床便是此物。”
陈阳答道:“寒玉乃天下至寒之物,坐卧其上,心火自清,但寒气太重,反过来又会影响心性,过犹不及。若是杂念频起,可靠此治理,平常还是一切顺其自然得好。”
说完,对那道人有些好奇,陈阳便带着苗月儿大着胆子走上前去,打算到近处驻足观看。
赵岳却不敢跟上,只老老实实地呆在原地,低着个头,装作一副什么都没看见的模样,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
越是靠近,陈阳越感到惊讶,他甚至能从近处感受到这位祖师的气机,其五脏六腑似乎仍有活性,一切机能运转如常,浑身上下并没有半点死气。
这到底是对方身死之后肉身不朽,又或者只是纯粹沉眠于此?
陈阳如今已分不大清。
说实话,就算对方此刻忽然张开双眼,陈阳也不会有半点意外。
他自言自语道:“这祖师墓,难不成还真是个活死人墓?”
伸手探了探鼻息,陈阳发现,在这冰冷的寒玉床上,对方的身体温热如常人,丝毫不受那彻骨寒气影响,仿佛一切外在事物都干涉不了其内在,修为可见一斑。
“这位祖师只怕是已解脱了真性,阳神飞升,于原地留下这副皮囊,尤如破茧成蝶,剩下肉身存世。”陈阳推测道,“自秦汉之后,飞升成仙已越发艰难,于近代更是几乎绝迹,这或许是一条能够走通的路径?可如此的话,他的元神又去了哪里可是其他世界?”
陈阳在那沉思,苗月儿却是有些怕了,忍不住偏过头。
说来也奇怪,便是青面獠牙的妖魔鬼怪就在面前,她也不会皱一下眉头。
偏生面对这具重阳祖师的肉身,令她倍感压力,若不是为了以法力庇护陈阳不受那寒气的侵袭,此刻她早已退到后头。
“师兄—”等了片刻,苗月儿扯了扯陈阳衣袖,小声道:“怎么样了?”
“这趟入墓果然值得。”陈阳回过神来,面上带笑:“单是能亲眼见到这具肉身,已经不虚此行—整座墓穴最有价值的宝物,正是这躯体,所谓灵性不死之妙尽在其中。唉,真是可惜了”
可惜这是全真祖师的肉身,若是他搬山派取了去,无异于捅了天下间最大的马蜂窝,无数全真弟子将与其不死不休。
再者说,对于这么一个人形的“不死药”,陈阳倒也是真下不了手。
二人正欲转身离去,只见寒玉床上的道人忽然眼皮动了几下,进而有道道灵光不断于其身周流转,刹那间风云变幻。
远处赵岳目睹此状后,立马磕头如捣蒜,口中高呼祖师显灵。
又怎么了?
正在苗月儿不明所以的时候,有三道灵光自道人身边飞出,其中一道径直落在了赵岳头顶,并迅速与其结合,气息浑然一体。而另外两道则是在陈阳、苗月儿身边盘旋,似乎是对于他们二人有些迟疑,久久没有落下。
“这应是肉身在灵机感应之下,自发做出的举止。”陈阳望向空中,缓缓推测:“里头内含一点不灭灵光,十分难得,只是其为全真道法所成。我们虽也算是玄门中人,法力毕竟与全真不是同一路数,不好身受这点灵光,不若以法器接引。”
说完,陈阳便掏出胸前的朱雀辟邪镜,将那点灵光融于镜面,苗月儿则取出蛇杖,将那点灵光含入蛇口,各自欣喜、相视一笑。
得了馈赠后,自然不能没有表示,无论对方能不能听见,陈阳等人还是再次躬敬地行礼谢过。
面对着祖师身影,他们缓缓地倒着退出了这座大殿,临去之前,不忘将殿门也给带上。
“到底是开派祖师,就是大气。”离开了大殿,苗月儿只觉卸下了重担,雀跃地道:“这还给了咱们见面礼呐。”
“大抵是外界的动静,隐隐也被祖师所感,才会如此。”赵岳亦道:“也算是些许微不足道的报答不瞒师兄,有了祖师所赠的这点灵光,我的法力又凝实了几分,可抵得上数年的苦修。”
“这是好事。”陈阳说道,“你日后毕竟要代表龙门派,或许还能掌渠道统,自然是道行越高越能服众。”
心情愉悦下,陈阳这才有闲心去提及其他事,一边继续在周边巡查,一边问道:“你们龙门派眼下怎样?”
“禁令已解,众师弟师妹都已重获自由,师父也沉冤昭雪,只不过此番实在大伤元气,还需时间恢复”赵岳曦嘘道:“还有我那苦命的二师弟,在指正明云之后已无挂碍,阴魂重入轮回也算是大仇得报、得以圆满。”
边说着,有赖于陈阳毒辣的眼光,众人又发现了与此地相连的一座隐密洞窟,门口以藤蔓复盖走进去一看,才发现地方不小,里头尽是一些已经生满锈迹的甲胃、兵器。
陈阳原先以为祖师墓内并无什么陪葬之物,如今看来并非如此,虽没有金银玉器,到底还是有些物件跟着一起长眠于地下,且数量不少。
粗略估算,洞中这些军备只怕能武装个千人有馀。按照当时的朝廷律令,私藏甲胃、弓弩将以谋反罪论处,而这般数量的军备,便是株连九族也都够了。
“这应是当年抗金时赞下的家当,后来出家修道无处可用,便干脆一同收在墓中。”
陈阳望着历经沧桑的兵器、甲胄,心有所感:“虽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兴衰自有天数,但即便是重阳祖师这等高人,终究有放不下的事,或许他心中始终难忘光复河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