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见哥舒翰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提到太宗文皇帝,高適一阵激动。
“店家,你的意思是,贞观十一年的太宗文皇帝也能来到这里?”
原本,对於贞观十一年的开国县公虞世南出现在此,高適是感到异常惊讶的。
但是,经过刚才一系列的交谈,他很快就摸清了其中的门道。
既然天宝十二年的他,能够跟隨著太白来到后世,那么贞观十一年之人,来到后世,貌似也不是不能接受。
“没错,实际上,你们大唐的太宗皇帝已经来过后世了,並且,也已经知晓了天宝年间將来发生的安禄山叛乱一事。
现在万事俱备,只等李叔前来。”
张泊说完,便望向一旁的李白。
此刻的李白,在听到唐太宗李世民来过的消息后,他的脸上露出了与高適別无二致的表情。
虽然他心中早有预期,能够见到太宗文皇帝,但是,当这件事被提上日程后,他还是难掩兴奋太好了,太宗皇帝来了,大唐就有救了。
一旁的高適,已经按耐不住激动的心情,向著张泊急切地询问道。
“店家,不知道太宗皇帝下次会何时前来?”
“应该是明日一大早。”
“明日一大早?如此说来,我要將这个消息赶忙告知哥舒翰节度使,让哥舒翰节度使提前做好准备。”
高適说完,便欲起身离开。
“高叔,不用如此急切,我刚刚是按照后世的时间来算的,而后世的时间,与天宝年间的时间不同,后世一日,差不多天宝十日。
所以,按照天宝年间的时间来算,太宗皇帝差不多数日后来此。”
“竟会如此?”
高適没想到,神话传说中的天上一日,地上一年会如此真切地发生在自己身边。
当下,站起身的高適又再度坐了下去。
思考了几息的时间,高適问出了一个他刚刚想到的问题。
“店家,既然太宗皇帝陛下已经知晓了安禄山会造反,不知可有解决办法?”
对高適而言,虽然在食肆见到太宗皇帝,確实是一件令人极度欣喜的事。
但是,见到是一回事,能不能解决安禄山的叛乱,又是一回事。
就算太宗皇帝陛下知晓了事情的原委,並且支持他们解决安禄山的叛乱。。
就算打得过,他们也不可能贸然出手。
不然,他们不就成叛乱一方了吗。
即使有著太宗皇帝的支持,但是在天宝年间,他们还是要听从陛下的命令。
毫无疑问,以安禄山在陛下心中的地位,是绝对不允许任何人动安禄山的。
除非
太宗皇帝能够前往天宝一朝。
但是,这可能吗?
能够在后世碰到太宗皇帝陛下已经足够出乎他意料的了,前往其他朝代,怎么想也不可能,而如果太宗皇帝不能前往天宝一朝的话,那他们只有他们先行做好准备,以应对將来安禄山的叛乱了。
“按照太宗皇帝的计划,是打算前往天宝年间,越过李隆基,对安禄山周围的各个节度使直接发號施令,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围剿安禄山。”
“店家,你是说——太宗皇帝陛下能够前往天宝年间?”
得知这个惊天消息的高適呼吸瞬间停滯。
太宗皇帝竟然真的能够前往天宝年间!
那他刚刚的设想,就可以全部推翻了。
如店家所讲的那样,假使太宗皇帝能够前往天宝年间,凭藉太宗皇帝在大唐的威望,是可以真正做到一呼百应的。
到那时,即使没有当今陛下的命令,想来眾位节度使也会听从太宗皇帝陛下的调遣。
就凭藉太宗皇帝陛下的身份!
“如果诸位节度使听从调遣,那就一切顺利,以雷霆之势剿灭安禄山。
当然,如果没有节度使愿意听从,那太宗皇帝恐怕就要自己造反了。”
听到这的高適嘴角略微扯了扯。
要知道,当初大唐的建立,可是与太宗皇帝陛下有著密不可分的关係。
这听起来属实有些匪夷所思。
不过,高適也清楚,店家口中的没有节度使听从,是何含义?
要知道,他现在是哥舒翰节度使的掌书记,如果没有节度使听从,那岂不是连哥舒翰节度使也是如此?
但是,凭藉著他对哥舒翰节度使的了解,他绝不是这种人。
“店家,虽然我对其他节度使不甚了解,但是对哥舒翰节度使我还是了解颇深的。
哥舒翰节度使虽是胡將,但是他就如同唐初的胡將契芯何力一般,对大唐的忠心,日月可鑑。
可以这么说,如果太宗皇帝亲临,哥舒翰节度使必定以太宗皇帝陛下马首是瞻。”
高適口中的契芯何力,张泊也是有所了解。
贞观时期的李世民,除了是大唐的皇帝,他还有一个称呼。
天可汗。
可汗原本是突蕨、回、柔然等北方游牧民族对其最高统治者的称號,而“天可汗”这个称號,便是当时北方游牧对李世民的尊称,代表著他们对唐太宗李世民的拥戴和尊重。
这与唐太宗李世民对於当时各民族的看法有关。
李世民对汉族及少数民族一视同仁,同等看待,也正因为如此,贞观时期的大唐,是有胡將存在的。
比如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十二位的屈突通,又例如刚刚高適提到的契芯何力。
可以说,契芯何力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头號铁粉,贞观四年,契芯何力投靠大唐,在之后的一段时间,为大唐立下了汗马功劳。
贞观十六年,契芯何力回乡省亲,结果得知自己的部落想要投靠薛延陀,他当即表示反对。
结果就被族人绑到了薛延陀的真珠可汗面前。
契芯何力誓死不投降,甚至割下一个耳朵明志。
唐太宗李世民听闻后十分感动,於是便用新兴公主换回契芯何力,並且授予了契芯何力正三品右驍卫大將军一职。
待到后来,唐太宗李世民逝世,安葬於昭陵,契芯何力甚至请求自杀殉葬,以侍卫陵寢。
不过,因为得知李世民不允许殉葬后,这才作罢。
而如今,高適將哥舒翰比作契芯何力,很显然也是在表达哥舒翰对於大唐的忠心。
“希望如此,不然,恐怕大唐就会像天宝十二年三百年后的南北宋朝那般。”
“南北宋?”
面对著略带疑问的高適,张泊也开始为高適进行解释。
“来到此地的,可不仅有大唐,还有著其他的朝代,就例如歷史中的秦,两汉,隋等都有人前来,而我刚刚所讲的南北宋,其实情况也与你们大唐差不多。
可以將北宋理解成贞观年间,南宋理解成天宝年间。
南宋的皇帝昏庸无道,因而,北宋的皇帝准备在南宋直接建立起一个新的政权。”
好傢伙!
高適惊得下巴都要掉下来了。
一方面,他惊讶於除了大唐之外,还有著诸多的朝代通向食肆,按照店家所言,岂不是他也能够前往这些朝代?
另一方面,他也惊讶於南北宋的那一系列操作。
如果,太宗皇帝陛下来到天宝年间,那大唐也会改朝换代吗?
不过,高適很快摇了摇头。
改朝换代,並不是他一个小小的掌书记能够掌握的事,现在为今之计,还是要將太宗皇帝即將前来的消息,告知哥舒翰节度使。
“多谢店家告知这一切,我已大致了解事情的始末。
我这就回去,告知哥舒翰节度使这一切。
按照店家你之前的说法,应该用不了多久,我便会再次前来。”
高適说完,便欲起身离去。
不过,刚走出一步,他的身形便猛然一滯。
“店家,这个—我该如何回到天宝年间?”
天宝十二年,节度使府。
修然,高適三人的身影出现在他们之前消失的庭院当中。
望著周围熟悉的一切,高適知道,他回到了天宝十二年!
回想起刚刚所发生的一切,高適觉得仿佛做梦一般。
不过,高適很快便从回忆中清醒了过来。
现在可不是给他追忆的时候,当务之急,是將刚刚发生的事情,告知给哥舒翰节度使。
“太白,子美,我领你们去见哥舒翰节度使。”
因为有著高適的这一层关係,一行三人並未费多少波折,便顺利见到了哥舒翰。
此刻的哥舒翰,正拿著一只酒壶,一脸適然地坐在庭院的台阶之上,而他的面前,正摆放著几只看上去就无比沉重的箱子。
“节度使。”
高適来到哥舒翰的面前,对著哥舒翰拱手行礼。
见到高適前来,手提酒壶的哥舒翰脸上浮现出一抹笑容。
他年轻时就喜爱读《左传,《汉书,对於人才十分爱惜,恰好,高適就是此等人才,而且高適行事作风也十分对他的胃口。因此,他对高適青睞有加。
“达夫,你来看看,这些都是陛下给予我们前段时间的奖励。”
哥舒翰拿著酒壶晃晃悠悠来到箱子边,打开箱子,里面露出了各式的珍宝。
望著箱子中看起来就异常名贵的珍宝,高適明白,刚刚哥舒翰节度使提到的奖励是怎么一回事事实上,如今大唐的各大节度使,都是有著不同任务在身的。
例如安西节度使封常清,负责镇抚西域,保护陆上交通要道,巩固大唐的西北边防。
又例如河东、范阳和平卢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他的其主要职责,就是防备北方的突厥。
而他的顶头上司哥舒翰,则是统辖了河西,陇右两镇,负责与吐蕃作战。
就在前不久,他隨著哥舒翰节度使出征,攻下了吐蕃洪济、大莫门等城,占领了黄河九曲,在那设置了逃阳郡,成立了神策、宛秀两个军。
没想到,如今朝廷的赏赐已经下来了。
“待会,便將这些赏赐分发下去吧。”
哥舒翰仰面喝了一口酒,对著高適说道。
“节度使,你不留一点吗?”
哥舒翰无所谓地摆了摆手。
“我的赏赐已经够丰厚的了,陛下封我为西平郡王,並且还將我的一个儿子封为了五品官,我就不多贪这一份了。”
见状,高適脸上露出敬佩之色。
哥舒翰节度使疏財仗义,这也是他对哥舒翰节度使钦佩有加的原因。
“是,节度使。”
这时的哥舒翰,注意到了一旁站立的李白与杜甫两人。
“达夫,这两位是?”
“节度使,这两位乃是我的好友,李白与杜甫,他们此次前来,是有要事稟告节度使。”
“要事?”
虽然对於面前的李白与杜甫两人,哥舒翰没有怎么放在心上。
但是,念在他们是高適的好友分上,哥舒翰也准备听听看他们所说的要事是什么事?
“不知是何要事?”
“节度使,安禄山恐要造反。”
出乎高適意料的是,在得知安禄山要反的消息后,他的顶头上司哥舒翰依然神色如常,甚至动作都没有停滯,直接仰面又灌了一口酒。
喝完酒的哥舒翰长长地打了一个酒,然后平静至极地说道。
“达夫,我还以为是什么事呢,原来是这件事。”
“节度使似乎早就知道?”
“达夫,你有没有发现,此次的赏赐,较之以往,要多出来很多?”
高適扫视了一圈庭院內的箱子,点了点头。
“这是当朝宰相杨国忠因为知晓我与安禄山有间隙,特意想要用厚赏拉拢我,他还送来一封信件,想让我与他一道,上奏安禄山谋反一事。”
“这—”
高適万万没想到,宰相杨国忠会有如此卓越的眼光,竟然预测到了安禄山即將造反一事。
不过,仅考虑片刻,高適就笑著摇了摇头。
与其说是杨国忠眼光不一般,倒不如说是杨国忠与安禄山的间隙,已经大到需要诬陷安禄山造反的程度了。
“节度使,虽然不知晓杨国忠是否有著足够的证据证明安禄山造反,但是安禄山要造反,应该是確有其事。”
原本一脸轻鬆的哥舒翰,听到高適如此言语,轻鬆的神情消失不见,转而是一脸凝重。
他知道杨国忠与安禄山的私人恩怨,所以即使杨国忠说安禄山造反,他也没有放在心上。
但是如果连高適都这么说,那就很值得商榨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