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子美,不知是何要事?”

“达夫,此事还是由太白与你说罢。

杜甫望向李白的方向。

他算是半路加入,虽然跟隨著好友李白前往了一趟后世,但是如果换作他来讲解,肯定有很多细节无法面面俱到。

换作好友李白来讲述,更为妥当。

高適將目光转向李白。

“太白,不知你信件中所提到的那件天大的事情为何?”

“达夫,是关於安禄山的事情。”

“嗯?安禄山?”

高適有些惊奇地看著李白。

安禄山现在可是河东、范阳和平卢三镇节度使,在大唐可以说位高权重。

他有些想不明白,为何好友李白会突然提及安禄山。

“不知是有关安禄山的什么事情?”

“安禄山恐怕要造反了,我们想要將此事提前告知哥舒翰节度使。”

“什么!”

高適拍案而起,满脸的不可思议。

安禄山会造反?

真的假的?

“太白,你这消息不知道从何而来?是否属实?”

吃惊过后,高適便马不停蹄地確认消息的来源与真实性。

能让好友不远千里,从江陵赶到陇右,就足以说明了好友对於此事的重视程度。

但是,重视是远远不够的。

他要確定此事的真偽。

毕竟,这件事牵扯实在太大了。

安禄山可不是一般的节度使,毫不夸张的说,安禄山是如今大唐第一的节度使。

光是三镇的兵力,就不是一个小数目。。

光是明面上的兵力,就有近二十万。

更不要说,如果安禄山想要造反的话,势必会隱藏兵力,二三十万都有可能。

而安禄山一旦造反,那无疑会是一场席捲整个大唐的动乱。

对大唐而言,那將会是一场空前的浩劫。

所以,无论这个消息真假,他都应该要慎重对待,首先第一步,便是要询问清楚,他的好友李白从哪里获知了这个消息。

毕竟寄信的时候,李白身在江陵。

要知道,江陵距离安禄山老巢范阳的距离,不仅是比长安到范阳的距离远,甚至比鄯州到范阳的距离都要远。

而现在,不仅是长安没有获得消息,节度使那也没有获得消息,但是,远在江陵的好友却获知了消息。

以他对李白的了解,他的这位好友,並不是无的放矢的人。

只是,他的这位好友的消息,究竟是从何而来?

感受到高適询问的目光,李白缓缓开口道。

“达夫,这件事应该准確无误,至於我如何得知—

虽然听起来有些匪夷所思,但是,有关安禄山造反一事,是我从后世获得。”

与李白料想的差不多。

在听到他是从后世得知这个消息后,高適脸上郑重的神情变得疑惑。

“等等,太白,你说什么,后世?”

李白点了点头。

见到李白点头,高適罕见地不淡定了。

“太白,是我理解的那个后世吗?就是天宝十二年之后的朝代。”

“是,准確地来说,是天宝十二年的一千三百年后。”

“太白,你是说,你前往了一趟天宝十二年的一千三百年后?”

“是的。”

高適一时有些无法接受。

常人怎么可能前往一千三百年后呢?

想到这,高適的目光落在了一旁的杜甫身上。

“子美,这——””

出乎高適预料的是,杜甫也在此刻点了点头。

这下子,高適整个人凌乱了。

不过,凌乱片刻后,高適便恢復了往日的神態,开始思考接下来的发展。

但是,最终高適还是摇了摇头。

“太白,关於此事,恕我无能为力。

即使我相信此事,但是因为缺少有力的证据,就算我將这一切告知哥舒翰节度使,恐怕他也不会相信。

而且,如果没有决定性证据的话,即使我们知晓了安禄山想要造反,也没辙。

现在的安禄山在陛下面前可是炙手可热的人物,加之陛下也知晓哥舒翰节度使与安禄山之间存在著间隙。

因而,缺少证据支持的哥舒翰节度使,即便去陛下面前陈述此事,也会被陛下认为这是哥舒翰节度使与安禄山的私人纠纷,不予理踩。”

高適的分析有条有理,李白也是止不住地点头。

如果是一般情况,確实是无可奈何。

但是,他这可不是一般的情况。

“达夫,如果我说,我能带著你与哥舒翰节度使前往一趟后世,这算不算有力的证据?”

高適猛地抬起头,看向李白。

“太白,你——你说什么,你——你能够带著我与哥舒翰节度使前往后世?””

高適说话都有些结巴了,他没想到,他竟然也能够前往这所谓的后世。

如果能够前往后世,那確实可以算作决定性的证据。

望著略带激动的高適,李白微微頷首。

见到这一幕的高適有些迫不及待地询问道。

“那太白,不知我们该如何前往?”

“只需要跟在我身后即可。”

“如此简单?”

高適有些不敢相信,这么简单就可以前往后世。

“达夫,安心便是,我已经和太白去过后世一趟了。”

杜甫的宽慰之声传到了高適的耳中。

高適闻言,立刻行动了起来。

一灶香的时间后。

高適一个眨眼的功夫,就发现了眼前的场景骤变。

从熟悉的节度使府,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

“太白,这里是?”

“达夫,这里便是后世,走吧,我们去不远处的那个食肆,去见一见食肆的店家。

你有任何问题,那位店家都会帮你解答的。”

农家乐中。

虞世南正手持喷壶,在给菜地浇水。

面对著如此新鲜的浇水方式,虞世南感觉到喷喷称奇。

在虞世南浇水的同时,张泊半蹲在地,正在採摘著新鲜的蔬菜。

这时,李白杜甫领著高適走进了农家乐中。

一进入农家乐,高適就用好奇的目光,四处进行著打量,他发现,虽然这间食肆表面上看起来就是一间普通的食肆,但是,较之大唐时期的食肆,明显精细太多了。

李白刚进入院子,就看到了正在忙活的张泊。

“店家。”

打完招呼的李白,注意到了院子当中,还有一位年岁较之他还要大上不少的老者。

见到久未谋面的李白,原本半蹲的张泊站了起来,与李白杜甫两人熟络地打起了招呼。

同时,张泊看到,李白杜甫身边多出一人。

结合著眼前之人汉人的相貌,加之年龄的关係,眼前之人必然不是哥舒翰。

而如果,李白与杜甫还会带一人来此的话。

那么这人毫无疑问,就是两人的共同好友,大唐中期著名的边塞诗人,也是大唐唯一一位封侯的诗人,高適。

在张泊思考的间隙,李白已经领著高適来到了张泊的面前。

“李叔,想来这位就是节度使哥舒翰的掌书记高適吧。”

高適没想到,他一句话未说,眼前这位刚过及冠的年轻人,便一语道出了他的身份。

微微一愜后,高適便对著面前的张泊拱手道。

“正是,不知店家怎么称呼。”

“我姓张,弓长张,名泊,水泊的泊,不过,还是称呼我为店家吧。”

高適闻言,点了点头。

这时,虞世南拿著喷壶,来到了张泊的身侧。

见此情形,张泊便开始为眾人介绍起彼此。

“虞县公,这三位来客,是盛唐时期之人。

这位是李白,字太白,杜甫,字子美,高適,字达夫,三人都是歷史上留下极大名声的诗人。

初来农家乐的高適当即露出一副诚惶诚恐的表情。

“店家谬讚了。”

此时的杜甫,听到张泊对虞世南的称谓,望著面前的虞世南,脸上露出了沉吟的表情。

眼前的这位虞县公,难不成是—

“李叔,杜叔,高叔,这位是来自贞观十一年,大唐的开国县公,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的虞世南。”

嗯?

贞观十一年?

高適疑惑不解地看著面前的虞世南。

这这不对吧。

与高適的困惑不同,李白与杜甫,在听到虞世南的名號后,两人皆是极为尊敬地向虞世南拱手行礼。

见到这一幕的张泊,想起来一件事。

虽然李白与杜甫两人,一人诗仙,一人诗圣,但是他们可不仅仅在诗方面有所成就,在书法方面,他们两人同样成就斐然。

就拿李白来说。

李白仅留给后世一幅字帖,其名为《上阳台帖,作於天宝三年,是李白与杜甫、高適同游王屋山阳台宫后所作。

而就是这一副字帖,在歷朝歷代,收到了歷代皇帝与文人的喜爱。

例如北宋书法大家黄庭坚曾经评价道。

“及观其稿书,大类其诗,弥使人远想慨然。白在开元、至德间,不以能书传,今其行、草殊不减古人。”

宋徽宗赵佶,乾隆皇帝也曾在《上阳台帖作题跋。

所谓的题跋,就是指写在书籍,碑帖,字画等前后的文字。

除了这两位皇帝,还有著一系列的收藏家,文学家在上面题跋。

这就导致李白的《上阳台帖原文是二十五个字,但是这些人在字帖上所提的字,超出了原文的几倍有余。

而在后世,国家文物等级分类中,《上阳台帖可是“一级甲”的分类,也就是能被称为国宝的存在。

甚至网传仅仅二十五字的《上阳台帖,价格高达四十多亿,至於杜甫,虽然並没有像李白那样留下传世名帖,但是杜甫的书法同样没话说。

他家学渊源深厚,祖父父亲都精於书法,这就使得杜甫自幼学习书法。

说起来,杜甫与虞世南之间,有著一层特殊的关係。

杜甫的书法其实也算是传承於虞世南,在他所做的《赠虞十五司马中就提到了这件事。

“远师虞秘监,今喜识玄孙。”

並且,他还不是学习虞世南的书法这么简单,杜甫甚至还认识虞世南的玄孙。

將来,如果虞世南想要前往盛唐时期,倒是可以让杜甫带个路。

“诸位,我们还是进屋再说。”

面对著张泊的邀约,眾人也是欣然前往。

將茶叶泡好,推至眾人面前的张泊刚刚落座后,他便开门见山地说道。

“高叔,想来现在的你,有著不少的问题想要询问。”

其实,在看到高適的第一眼,张泊大致上猜到了高適前来的目的。

虽说李白与高適乃是好友关係,但是安禄山之事实在是兹事重大。

他不好妄下决断,直接领著李白与杜甫,去见哥舒翰。

所以,他便来此探探路。

听到张泊问题的高適点了点头。

“店家,关於太白与我所说的安禄山造反一事,难不成是真的?”

“没错,现在是天宝十二年,按照原本的歷史发展,安禄山將会在天宝十四年造反。”

得到张泊確切消息的高適此刻没有欣喜,反而是一脸忧愁。

“店家,既然我能够前来,哥舒翰节度使想来也能够前来,那哥舒翰节度使知晓此事倒也顺理成章。

但是知晓安禄山造反是一回事,能否阻止安禄山造反,又是另一回事。”

对於高適所担心的问题,张泊也能够理解。

毕竟现在的安禄山,可还是大唐忠臣。

如果哥舒翰想要动手,那就变成他造反了。

而且,哥舒翰的兵力与安禄山的兵力,有著不小的差距。

极有可能打不过。

“除非我们將陛下也带来此地?”

高適的提议,令得张泊摇了摇头。

“高叔,虽说开元年间的李隆基是一位明君,但是,天宝年间的李隆基已然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昏君。

从李林甫与杨国忠执掌朝政十余年便可看出。

而且,说到底,安禄山的造反,与李隆基有著密不可分的关係。

即使將这一切告知李隆基,能將安禄山之事扑灭,但是之后,势必会出现什么赵禄山,钱禄山。”

“这——”

高適面露难色。

他一时也想不出个合理的办法。

“那店家,不知你可有好的办法?”

“很简单,找外援。”

“外援?”

“高叔,你刚刚也听到了虞县公的身份了吧。”

高適微微点头。

这本来是他打算问的下一个问题。

为什么贞观十一年的开国县公虞世南会出现在此?

“刚刚我也提到,虞县公是来自贞观十一年,贞观十一年,高叔你觉得有谁能够阻止这一切的发生?”

高適沉思片刻,眼睛募然瞪圆。

“店家,你的意思是,太宗文皇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玄幻魔法小说相关阅读More+

我是玩家,不是NPC

40警告

从杂役开始,我觉醒逆推选项系统

轩辕梦曦

方舟:我开局收养了塞雷娅

脑子有洞的咸鱼

仙侠世界的唯一玩家

爱喝汽水不爱洗头

扫黑风暴,从逮捕丈母娘开始

我是九门丧彪

人在隋唐,杨广封我为大隋发癫王

东南风啊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