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要论历史上管理宗室最狠的,非秦莫属。
把皇亲国戚的宗室中人,管理成了普通人,只是不用为温饱发愁而已。
想要得爵,拿命去拼吧。
普通人是如何拼命得爵的,宗室中人就得如此。
这让秦国宗室愤愤不平。
最让秦国宗室不爽的是,瞧瞧,山东六国的宗室是何等逍遥自在,出将入相是家常便饭。
田婴齐田文父子二人相齐数十载,齐国的实力不见长,他们的封地却是大肆扩张,财货无数,不比齐国国库差。
田文更是养门客数千,被人称为“孟尝君”。
齐王想要收拾他,罢他的相。罢是罢掉了,没过多久,又得客客气气的把他请回去,求着他当丞相。
谁叫田文是齐国宗室呢?
再瞧瞧平原君赵胜,在他当丞相期间,秦赵两国爆发了长平大战,赵国惨败,丁壮尽失,国力一落千丈。
按理,当追究他的责任,抄家灭门不在话下。
结果是赵胜平安无事,屁事未有,谁叫他是宗室子弟,赵武王之子,赵惠文王之弟呢?
当然,最嚣张的得数信陵君了。
秦赵死磕邯郸时,魏王派晋鄙率领二十万魏军驻扎在魏赵边境上,取的就是卞庄刺虎之意,等到秦赵两国血流干了,力气用尽了,突然杀来,既败秦军,又从赵国得利。
长平之战后,赵国已经衰败得不行了,正是从赵国身上割肉壮大魏国的良机,若是再给秦国修理一通,赵国会更弱,夺赵国数十座城池有问题么?
无任何问题。
可惜,魏王的如意算盘被信陵君破坏了。
信陵君盗取兵符,前来接收二十万魏军。晋鄙很清楚,魏王一直在防信陵君,不可能让他掌兵权,提出质疑,信陵君就令朱亥袖中出金锤,当场锤杀了晋鄙。
晋鄙,魏国老将,为魏国征战数十载,是当时魏国最能打的将领,也是魏王最信重的大将,就这么被杀了。
信陵君窃取了二十万魏军,杀到邯郸,与赵国里应外合之下,打败了秦军,获得美名无数。对魏国来说,一点好处也无。
因而,魏王记恨在心,想要收拾他。信陵君就躲在邯郸不敢回去,多年过去,魏王只能把他请回去,谁叫他是宗室中人,在魏国的影响太大了,没他不行。
山东六国宗室呼风唤雨,无不如意,这令处于极度苦闷中的秦国宗室忌妒得发狂,一直在找机会,想要暴起发难,夺回权力。
直到郑国间秦,才给了他们机会,抓住这难得的机会构连诬陷,一定要把郑国弄死,一定要把山东之客驱逐。
不然的话,权力被山东之人掌握住了,他们岂能复出掌权?
在赢硕主持下,对林这些无辜的学室弟子痛下杀手,被打死了不少。
“公子,且与我一道去见大王,请大王裁断。”王绾侧身相邀。
此事绝不能上达秦王。
以赢硕对秦王的了解,这是一个拥有凌云壮志的秦王,若是听了林的话,很可能真的会被打动,改弦易辙,放过郑国,接着修渠。
真要如此的话,宗室的野望就不可能实现了。
“王绾,你好不晓事,此事是大王命我主持,你休要胡乱插手。”赢硕脸色难看。
“既如此,那就休怪王绾得罪了。”王绾大喝一声:“来人!”
一群全副武装,身材高大壮硕的锐士快步进来,向王绾见礼。
这些锐士,是王绾的短兵,也就是后世的警卫员。王绾身为长史,是秦王跟前红人,岂能无短兵保护。
“你们看好学室弟子,无我之命,不得让人打杀一人。”王绾看着短兵,大声下令。
“诺!”王绾的短兵,自是唯他之命是听,轰然领命。
“我这就去见大王。”王绾看着赢硕,言语中透着威胁。
赢硕脸色难看,有些发青,右手握成拳头,真想砸在王绾脸上。
王绾双袖一拂,大步而去。
林看在眼里,悬着的心放下了,只要王绾转达了,以秦王之明,一定会赞成自己的看法。
章台宫。
是秦惠文时修建的,是秦宫中很重要的一座宫殿,因有章台而得名。
这里,也是秦王处理国政的地方,秦王在此“躬操文黑,昼断狱,夜理书”,秦国的军令政令,多从这里发出,直达秦国各处。
年轻的蒙毅,不到三十岁,就成了秦王跟前的红人,是秦王的长史。
身材修长,气度不凡,目光锐利,走来走去,四处巡视,大声喝道:“都睁大眼睛,瞧仔细了,切莫错过任何一个错漏处。”
一群小内侍,奔忙不停,从车上取下从全国各处送来的奏章,认真翻检核对。
若是写在木牍上的,上面会盖一块“检”,再用草绳以特殊手法捆扎结实了。再在草绳上抹上封泥,最后盖上信印。
若是有人私拆奏章,是天大的罪过,会进行倒查,查出来就是天大的祸事。
若是无人发现私拆,事后发现,负责检查的小内侍,以及主持此事的蒙毅都要受到重罚。
要是写在竹简上的,会用一个长条形木盒子装好,木盒子上面也有封泥与印信。
因而小内侍们,个个眼睛瞪得跟牛眼睛似的,死死盯着手里的奏章,不放过任任一个细节。没有发现问题,就递给身边的同伴,由下一个小内侍接着检查。
需经过三人核查,没有问题,再得到蒙毅首肯后,登记造册,写上是何地何时送来的奏章,由哪些小内侍核查无误等内容。
登记好后,这才去掉封泥,解开草绳,取出奏章,摆放整齐。
“这么少?”等到把车上的奏章全部取出,只有十斤,蒙毅很是震惊:“大王每日要阅奏章百二十斤。”
秦王勤政,千古有名,每日必须要阅完一百二十斤奏章。
这只是基本量。
基是遇到紧急情况,还会多阅些。
“全部取来了,只有这么多。”一个小内侍忙回禀。
蒙毅挥挥手,小内侍抱着奏章,跟在他身后,进入殿里。
殿内很大,可容上百人坐下。
在最北面正中,摆放着一张精美的长案,上面除了笔墨之外,再无他物。
这正是秦王的御案,秦王将在这里批阅奏章。
小内侍快步来到御案前,把奏章轻轻放在御案上,摆放整齐,侍立在侧。
要是平时,秦王会在天不亮的时候前来批阅奏章,今日为疲秦计担搁,此时未到来。
过了一阵,急促而富有节奏的脚步声响起,沉稳有力。
秦王身着玄衣??裳,左腰间挎着一柄五尺长剑,左手按在剑柄上,龙行虎步而来。他如同闲庭信步似的,却是压迫感十足,侍立在侧的小内侍宫女不由自主的低下头,不敢正眼观秦王。
他身后,跟着一个年轻将领,身长八尺,身着甲衣,挎着秦剑,威风凛凛,正是蒙恬。
此时的蒙恬,是秦王的帖身大保镖,秦王走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
“参见大王!”蒙毅小内侍宫女,弯腰下拜,恭迎秦王。
“免了。”秦王右手轻摆,声音轻冷,透着力量感,很有威严。
“谢大王。”蒙毅他们谢过。
秦王快步来到御案前站定,看着御案上的奏章,很是惊讶:“蒙毅,怎会如此少?”
“敢告大王:今日奏章只有这么点。”蒙毅忙回禀。
“孤日阅奏章百二十斤,雷打不动,谁这么大胆,竟敢扣下奏章不送?”秦王语气森严,杀气腾腾:“蒙恬,你去查查。”
“诺!”蒙恬应一声,大步而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