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也是清照?”

李格非的回答,令得苏軾將目光重新移回到易安居士李清照的身上。

同时,他的眼中闪过一丝疑惑。

虽说眼前的妇人,看上去与清照十分相似。

甚至仔细一对比,可以说两人近乎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但是,这位妇人的年纪,看上去较之他的这位学生都相差无几,这怎么可能是清照呢?

“文叔,为何你会称呼这位妇人为清照?难不成世上真有长得如此相像,並且名字也相同之人?”

“老师,此事说来话长,还请听我慢慢道来。”

隨著一眾人员的坐下,李格非便开始了讲述。

“老师,这位清照並不是与清照名字相同,长得相似,而是就是我的女儿,清照。”

“文叔,这——”

苏軾的目光紧盯著易安居士李清照,眉毛都已经快拧成一团了。

他的这位学生,只有一位独女,並且,眼前的这位四五十岁的妇人,又怎么可能是他五十余岁学生的女儿呢。

“老师,確实如此,因为这位清照,来自二十八年后。”

“文叔,你刚刚说,这位清照来自二十八年后?”

苏軾的眼晴骤然瞪大,不可思议地看向说话的李格非。

与来自二十八年后相比,现在的他觉得,名字相同,长相相似,倒也不是不能接受。

面对著苏軾的问询,李格非微微点头。

“是的,老师。”

得到李格非肯定答覆的苏軾深吸一口气。

“文叔,不知这是如何做到的?为何二十八年后的清照,能够来到元符二年?”

“老师,关於这一切,还得要从元符二年的清照开始说起。

就在不久前,因为一次偶然的意外,清照前往了一趟距今九百年的后世,並且进到了后世的一间食肆当中。

而那间食肆,不仅是位於后世这么简单,他还联通著其他的朝代,就例如我刚刚与老师你提到的二十八年后。”

苏軾整个人呆住了。

这一切,就仿佛神话传说一般匪夷所思。

如果不是文叔一脸郑重地和他提及此事,恐怕他都要以为文叔在同他开玩笑了。

“文叔,此事当真?”

“老师,千真万確,待会便可以让清照带老师您前往后世一趟。”

这下子,苏軾脸上的惊讶更甚。

“我也能前往后世?”

李格非肯定地点了点头。

“老师,要想前往后世的那处食肆,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歷史有名,关於这一点,老师自不必多提,至於第二点,则是需要清照的带领。

“歷史留名?清照的带领?”

“是的,老师,待会只需要跟在清照后一烂香的时间,便可前往后世。”

募然,苏軾瞬间將一切全都串联起来了。

“也就是说,官家与端王也知晓了这件事。”

“是的,老师,原本清照是一人前往后世的,但是,她从那位食肆主人的口中,知晓了官家即將早逝一事,而伴隨著官家的早逝,我大宋將会面临一场空前的浩劫。

因而,清照便欲见官家一面,向官家陈述一切,这也是学生先前打扰老师的原因。

而凭藉著老师的名头,清照得以见到官家,如此,才使我大宋避免將来的浩劫。”

“原来如此。”

苏軾微微点头。

他一开始仅认为他的这位学生,因为不能確定亩產千作物是否確有其事,才向他求助。

没想到亩產千斤的作物背后,还有这么多的弯弯绕绕。

“文叔,关於刚刚你所提到的浩劫,又是指什么?”

“老师,原本按照歷史的发展,官家会在明年离世,而因为官家目前无子,所以在官家离世后,便会兄终弟及。

而將来登上官家之位的,是端王。”

“端王登上官家之位?”

苏軾不由得皱了皱眉。

不可否认,虽然端王殿下才华横溢,但是,如果要让端王担任官家的话—

恐怕大宋將来的命运,会有些曲折啊。

因为在大宋之前,就出现过一位与端王差不多的皇帝。

曾经的南唐后主,李煜。

“而在端王登上官家之位后,確实是將我大宋推上了巔峰,但是,仅仅在二十八年后,我大宋就灭亡了。”

“什么,文叔,你是说,二十八年后,我大宋便灭亡了?”

苏軾神色一变,脸上的血色骤然消失不见,仿佛在一瞬间被抽离了一般。

隨后,苏軾一脸担忧地望向易安居士李清照的方向。他可不会忘记,眼前的妇人清照,就是来自於二十八年后!

“是的,老师,根据歷史记载,二十八年后,我大宋確实亡了,但是,当时的端王之子赵构率眾南迁,建立了另一个大宋。

而为了將我们目前的大宋与后来建立的大宋区分开来,我们的大宋被称为北宋,而之后的大宋被称为南宋。

“南迁—北宋南宋。”

这番熟悉的景象,使得苏軾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一个熟悉的词。

衣冠南渡!

晋朝末年,匈奴军队南下攻破晋朝京师洛阳,晋元帝司马睿南迁渡江,定都建康建立后晋。

谁曾想,他大宋竟然也会歷经此等变故!

想到这,苏軾重重地嘆息一声。

“如此说来,是辽国南下了?”

“老师,並非是辽国南下,而是一个名为金的国家。”

“金国?”

“老师,现在的金国还未建立,他们还是辽国境內的女真部落,而金国的建立,要在十六年后。”

“十六年后才建立,也就是说,这金国仅用十二年的时间,就灭亡了我大宋与辽国!”

现在的大宋与辽国,那可是当世的两大强国,两者之间已经纠缠了百年之久。

结果,谁曾想,两国竟都被一个刚建立的金国所灭!

苏軾心中的震惊可想而知!

沉默半响,苏軾问出了他现在最为关心的问题。

“不知官家可有应对之法?”

“这个———学生就不清楚了。””

李格非摇摇头说道。

“这样啊——”

苏軾点了点头。

毕竟这是官家的打算,官家也没有理由將这一切告知他的这位学生。

“苏翁,关於官家的打算,我知晓。”

一旁的李清照突然开口道。

“清照你知晓?”

“是的,上次官家回来后,就与我提及过此事。”

“那不知解决方案是?”

“按照陛下的设想,预计后年,便可对辽国用兵,此战,开战即决战。”

听到李清照言语的苏軾,心中顿时一阵心潮澎湃。

开战即决战,意味著官家欲直接通过此战拿下辽国,收復燕云十六州。

但是为何偏偏选在后年呢。

在他看来,有著后世的加持,应该再多休养生息几年,这样,胜算才会进一步增大。

“清照,后年会不会有些太急了?需不需要准备个四五年,再攻伐辽国比较合適?”

“苏翁,官家定下后年討伐辽国,其实是考虑到辽国皇帝耶律洪基將会在后年离世。

而官家打算趁著辽国权力交接之际,进行北伐。”

“原来如此,还是官家考虑的周到。”

这时的苏軾,也清楚了一件事。

大宋不仅可以从后世获得诸如亩產千斤的粮食等,这些超出时代的物件,更重要的是,在某种程度上,还知晓了將来的发展。

就例如辽国皇帝耶律洪基死亡一事。

原本,耶律洪基的死亡对於大宋而言,並未有什么特殊之处。

毕竟等到耶律洪基死亡的消息传到大宋,辽国的新皇早就登基了。

大宋也不可能仓促集结军队开拔前线,但是,如果提前知道了,那就不一样了。

大宋完全可以在耶律洪基死前,就准备好一切。

到时,直接发兵北伐!

而一旦大宋战胜了辽国,就意味著被辽国占据了近两百年的燕云十六州被大宋收復。

这可是连太祖太宗都未能完成的成就啊。

苏軾脸上的激动之色溢於言表。

没想到他竟然能够在有生之年,见到这一幕。

平復了一番雀跃的心情,苏軾没有忘记一旁的易安居士李清照。

“清照,不知南宋之事,官家可有相关的对策?”

“苏翁,南宋之事有些复杂,按理来说,现在的南宋是有实力与金国分庭抗礼的,但是,却摊上了一位昏的官家。”

“清照,不知这位官家,干下了何等的事情让你如此气愤。

2

“苏翁,这人干下的坏事可不少——”

隨著李清照的吐露,就见苏軾的神情也变得极为难看。

他原以为,作为南宋的开国皇帝,昏也是有个度的,但是没想到,在这位赵构官家这,完全就没有下限。

一味的和金国和,甚至不惜残害忠良。

甚至,在官家与端王想要见他一面时,甚至还对父亲痛下杀手!

“清照,既然此人如此,那官家是如何打算的呢。”

“官家决定,在南宋设立一个新的朝廷,以取代赵构的朝廷,由端王暂时担任官家一职。”

“设立新朝廷”

苏軾被这个天马行空的设想给惊住了。

不过,貌似这个方法確实不错。

只有这般,才可以在赵构的手中拯救南宋。

了解完一切事宜的苏軾,便想要前往后世看看。

“清照,不知现在可否將我带去后世?”

“苏翁,没有问题,当下便可出发。”

与此同时,书房中。

端王赵佶微弓著身子,正盯著墙上的一副字帖,愜愜出神。

以往他来此地,总是因为有著要事,並未细细打量书房中的事物。

而隨著今日详细地瀏览一番,他发现书房中的好东西超乎他的想像。

以至於苏軾一行人都来到了书房,他还並未察觉。

“端王殿下。”

听到呼唤之声,赵信转过头来,就见到了书房外站著的乌决决的一群人。

“东坡,事情结束了?”

“是的,端王殿下。”

赵信嘴角著笑意道。

“嘿嘿,东坡,是否和我说的那样,无比震惊啊。”

苏軾无奈地笑了笑。

“確实如此。”

今日,来文叔府中的这一趟,算是来值了。

而在回应完赵信之后,苏軾也注意到了赵信面前之物。

行至赵信的身侧,苏軾也开始了仔细的端详。

根据眼前绢帛之物上面的落款,苏軾自言自语道。

“这是—蔡文姬的书法?”

赵信在一旁点点头,隨后补充道。

“东坡,这可是蔡文姬的真跡哦。”

“蔡文姬的真跡!”

蔡文姬之父蔡邕,那可是一位书法大家,创造出了八分字体。

而蔡文姬也继承了父亲的才学,无论是楷书还是草书,都有不俗的成就。

忽地,苏軾意识到一件事。

“清照,此物该不会是来自后汉时期吧。”

“是的,苏翁,我曾亲自前往后汉时期,去拜访了蔡文姬,並且与之交谈了一番,此物,便是我从她那里获得。”

苏軾此刻深吸一口气,又將之缓缓吐出。

他先前因为北宋南宋之事,倒是没有往这方面想。

照这么说的话,他岂不是也能够和歷史上的诸多有名的人物见面了。

“行了,东坡,我们还是快些出发吧,可以说,后世的精彩程度,远超你的想像。

看到那边的那副字帖没有,就出自虞世南之手。”

“虞世南?”

苏軾当即横跨几步,来到了赵信所指的那副字帖前。

看了几息的时间,隨后自顾自地点了点头。

“没错,確实是虞世南的真跡。”

“那还能有假,我可是都与虞世南见过面的了,说起来,食肆现在通向的贞观十一年以及天宝十二年,那可是有不少有名的人物。

书法方面,有著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顏真卿,张旭——

绘画方面,有著阎立本,吴道子

所以,我们快些出发吧。”

赵信有些急不可耐地催促道。

苏軾当即点了点头,一行人便准备好前往后世。

在此过程中,赵信突然开口道。

“说起来,东坡,此次前往后世,你肯定会大开眼界的。”

“大开眼界?不知端王殿下指的是?”

“很多东西,就例如,曾经被唐太宗埋藏在昭陵之中的《兰亭集序真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玄幻魔法小说相关阅读More+

我是玩家,不是NPC

40警告

从杂役开始,我觉醒逆推选项系统

轩辕梦曦

方舟:我开局收养了塞雷娅

脑子有洞的咸鱼

仙侠世界的唯一玩家

爱喝汽水不爱洗头

扫黑风暴,从逮捕丈母娘开始

我是九门丧彪

人在隋唐,杨广封我为大隋发癫王

东南风啊1994